海地公國
| |||||
![]() | |||||
皇家格言: Diligentia valet (商用語: "Diligence prevails") | |||||
海地位置圖 | |||||
正式名稱 | 海地公國 | ||||
統治者 | 海地公爵 喬弗里三世 | ||||
政府 | 封建社會 | ||||
首都 | 伏拉格 | ||||
官方語言 | 法奧語 | ||||
通行語言 | 商用語、斐萊語 | ||||
宗教 | 牧者、安眠者 | ||||
人口 | |||||
貨幣 | 沙蘭斯馬克(SMK) | ||||
國歌 | |||||
國花 |
海地(斐萊語:Hartie;法奧語:Hatie)位在核心地法奧語區與斐萊語區的邊界,北方是烏姆地/羅德山,西方是茲威夫海姆,南方是卡蘭塔尼亞與安南地、莫茹,東方是貝彥。海地境內有著鐵民系的斐萊人、講法奧語的古沙蘭斯後裔,也有大量羅帝薩人,是多種族的國度,和貝彥是世仇。
海地的國徽是藍底白牛,旗號是藍旗斜黑條。
歷史
史前時代
海地在史前時代是牛頭人的根據地。第二次全聖之戰後,神選文明逐漸沒落,瀚土興起的龍角王國最為強大,而牛頭人則占據了核心地和西南方的龍角王國對抗。
阿加哈拉邦聯時期(BR 2814-BR 1504)
莫茹的莫格魯人在火族後裔的領導下,在莫茹建立起部落聯邦,此聯邦也將勢力延伸到北方的海地。
1500年左右,比莫格魯人更為先進的庫賽人遷居到了莫茹一帶,也很快地成為阿加哈拉邦聯的一部分。
維薩加普拉王國(BR 1504-BR 1186)
維薩加普拉王國(Kingdom of Vyasaggapura)是牛頭人建立的王國,在阿加哈拉邦聯衰弱之後建立起來。
路克森王國(BR 1186-930)
鐵民在回歸前第十二世紀崛起,滅亡了牛頭人政權。
鐵民的領袖路克威希(Luchswig,意指戰爭山貓)帶著使用鐵器的鐵民侵入了路克森。路克森王國臣服在沙蘭斯人之下,成為古沙蘭斯帝國的藩屬國,比其餘的鐵民王國都還要長壽約百年之久。
古沙蘭斯帝國時代(BR 930-)
帝國在海地建立了幾個省份:瓦希米亞(Vahemia)、路庫西亞(Lukusia)、坎比亞(Cambia)。
海地盛產煙煤與褐煤,是重要的礦產區,此外也有豐富的陶土、黏土。境內遍佈森林,木材也是重要的產品,河谷平原處更是重要的穀倉地區。值得一提的是坎比亞的葡萄酒受到帝國的重視,是重要的釀酒地區,瓦希米亞則是以啤酒聞名。
貝彥路克森帝國(BR 140-AR 33)
BR140年起,自稱是古路克森王國王室後裔的克洛威希成為路庫西亞省督,並在該省對古沙蘭斯帝國掀起叛旗。之後的數代之間,逐步在與真神信徒的起義之間鞏固了勢力,更將省督一職視為世襲職稱在子嗣之中傳承。
BR70年繼承的小希德貝特和自海上入侵的艾辛人關係良好,其子克洛米爾更與艾辛人結盟,併吞了貝彥。最後克洛米爾之子梅洛烈在回歸後13年稱帝,脫離了衰弱的古沙蘭斯帝國。然而這個路克森帝國在回歸後25年便敗給了從西方入侵的法茲帝國,被希德布蘭大帝打敗,成為法茲的一部分,接著在回歸後33年法茲帝國又被茹珊斯帝國的「馴鷹者」漢寇一世打敗,瀚土歸於統一。
茹珊斯帝國時代(33-170)
帝國初年,路克森公國由帝國直轄,直到36年為止。曾經稱帝的梅洛烈有二子:克洛威希和克洛泰爾,貝彥路克森帝國滅亡之後,兩人都在茹珊斯帝國宮廷成長,弟弟克洛泰爾更是茹珊斯帝國皇太子派淪漢大帝的親信,36年派淪漢登基之後,便將貝彥路克森公國封給克洛泰爾。但其兄不服,兩度掀起了叛旗,最後導致克洛泰爾戰死沙場,貝彥路克森也被再次收為直轄領,直到48年。
繼任者為路克森公爵漢寇一世。他是皇帝「馴鷹者」漢寇一世的三子,他早年和自己的妹夫洛林西亞王吉賽森多共同叛亂,反對自己的兄長與父親的繼承人派淪漢大帝。漢寇公爵認為自己是皇帝登基為帝後生下的長子,而派淪漢出生時父親尚未稱帝,因此擁有對帝位的宣稱權。這場叛亂持續三年之後被鎮壓,之後漢寇和兄長派淪漢的關係轉好,並在39年受命成為洛林西亞王,但他無法控制領內的貴族,在40年離開洛林西亞,之後在48年被兄長封為路克森公爵,開創了茹森王朝在路克森,54年,派淪漢大帝的長子貝彥公爵劉沃夫一世叛亂失敗,貝彥公國也被交付給漢寇一世。至此,茹森王朝開始在貝彥路克森的統治,直到82年第三代的貝彥路克森公爵漢寇三世死於蘇瓦圖海戰,才結束貝彥路克森的茹森王朝。
漢寇三世死於和艾辛人的戰鬥中後,貝彥、路克森拆為兩個公國,貝彥由漢寇三世的妹夫該亞法繼位,開創了該亞法王朝,而路克森交由克洛泰爾的後裔統治,但他因為叛亂而被奪去爵位,之後又回到茹森王朝手中。路克森公爵是皇帝的近親,104年,漢寇四世甚至在本家絕嗣時繼位成為皇帝,之後帝位轉移到路克森系,直到170年,由講法奧語的鐵民克洛泰爾王朝繼承爵位。
克洛泰爾王朝(177-310)
鐵民的首領是克洛威希二世,他自稱是哈提森的後裔,克洛威希二世起先效忠皇帝漢寇六世,娶了前任路克森公爵漢寇十世(皇帝漢寇六世的堂兄)之女,並在漢寇十世去世之後由皇帝漢寇六世封為路克森公爵。然而在177年,克洛威希在茹珊斯帝國與教廷之間的衝突中選擇站在了教廷的一方,皇帝剝奪了克洛威希的公爵之位,但克洛威希靠著境內鐵民的支持,在沒有合法地位的情況下持續統治路克森。克洛威希讓他同樣名為克洛威希的長子娶了拜斯它帝國皇女,加強了和教廷的關係,但在196年法皇去世之後,克洛威希讓兒子和妻子離婚,與皇帝漢寇六世和解,也再次確認了自己合法的公爵地位。克洛威希二世在201年投入了聖戰,參與了黃金之翼騎士團對異教徒的聖戰。
克洛威希三世於201年繼承了其父的爵位,是皇帝漢寇六世的盟友,協助帝國鞏固南方的領地。但他沒有再婚,也沒有留下子嗣,220年死後由弟弟克洛泰爾二世繼承公爵。
225年,克洛泰爾二世和女婿貝彥公爵菲德哈二世(Frîdhard II)一起反對皇帝須蒙一世(Shimon I)。但皇帝將女兒與唯一繼承人嫁給克洛泰爾二世的兒子克洛泰爾三世,以換取路克森的支持。在兩人成婚之後克洛泰爾二世主動退位,以避免和貝彥衝突,然而樑子已經結下。
226年開始,克洛泰爾三世支持皇帝須蒙一世對貝彥展開長期的戰爭,和姊夫菲德哈二世作對。克洛泰爾三世鎮壓了路克森境內的叛亂,也協助皇帝逼迫菲德哈二世回到談判桌上。236年開始,克洛泰爾三世與皇帝投入聖戰,並在聖戰期間證明了自己作為領軍者的出色軍事能力。克洛泰爾三世的領地包含了海地和貝彥的部分,還有在綠海的領地,是帝國內最強大的領主,被稱為「驕傲的」克洛泰爾三世。
在他的皇帝岳父須蒙一世於237年去世時,原本應由克洛泰爾三世的妻子歌莉卡(Gerrica)繼承帝位,然而帝國境內的貴族畏懼克洛泰爾三世的強大,反對歌莉卡繼承,在貝彥公爵菲德哈的支持下,推舉自己的弟媳,愛絲姬雅(Āskia)登基。海因烈反對這樣決議,於是帝國剝奪了克洛泰爾三世所有的爵位,將他的爵位交給愛絲姬雅的堂弟流巴德。但實際上克洛泰爾三世領內的貴族全都支持他們的公爵,於是雙方開戰。
克洛泰爾三世於238年突然死亡,嫡子克洛泰爾年僅13歲,皇帝愛絲姬雅將爵位奪走。242年,克洛泰爾17歲,在菲德哈二世的示意下,路克森公爵之位被交回克洛泰爾,稱為克洛泰爾四世,247年克洛泰爾也參加了審判戰爭。同年,他娶了莫茹侯爵「紫菊」迦法烈三世的女兒,也是日後的拜斯它國王海因蘭的妹妹。起初,克洛泰爾四世支持新任皇帝「紅手」菲德哈一世(歌莉卡與庫尼拉德之子),共同對抗教廷,麾下的路克森騎士多次打敗教廷的力量。272年,克洛泰爾四世前往波典那,和黃金之翼騎士團度過冬天。之後,由於皇帝和黃金之翼騎士團關係破裂,克洛泰爾四世便拒絕服從皇帝菲德哈一世,最終導致了皇帝和教廷之間的鬥爭以失敗告終。於是菲德哈糾合了忌妒克洛泰爾四世的諸侯,入侵了路克森,在280年迫使克洛泰爾四世投降,並放逐了海因烈。克洛泰爾流亡到大舅子拜斯它國王海因蘭在南方的王廷,直到285年才被允許歸國。但在288年又再次被流放。289年皇帝菲德哈一世投入聖戰,於是克洛泰爾再次歸國,糾合了支持者掀起叛亂,但被擊敗。294年,克洛泰爾四世和皇帝談和,被允許回到家鄉,最終以藝術與建築的贊助者和平度過晚年。
克洛泰爾四世之子愛達貝特,從小生長在拜斯它王廷,294年父親死亡時他年僅19歲。他參與了表兄拜斯它皇帝以佐嘉大帝對法奧的戰爭,以佐嘉大帝為了回報愛達貝特,起初打算讓他和鐵睿王室結親,但在交涉失敗後,將堂妹埃德拉琳嫁給愛達貝特,兩人在323年成為共治的卡琴女公爵與公爵。茹珊斯帝國皇帝「紅手」菲德哈一世死於290年,而繼任的皇帝海因烈一世死於297年。海因烈原本讓自己的弟弟菲德哈作為繼承人,是為菲德哈二世。但反對派則推舉奧圖成為皇帝。在拜斯它帝國的介入下,奧圖成功繼位。教廷同樣中意奧圖,打算讓奧圖成為對抗貝彥王朝與茹珊斯帝國的先鋒。奧圖在310年作為叛軍的主力,打敗了茹珊斯帝國,滅亡了這個北方人帝國,並且成為聖沙蘭斯帝國的開國元老之一。
聖沙蘭斯帝國(310-)
在聖沙蘭斯帝國中的路克森公國,兼併了瓦希米亞,最終以海地公國之名統治境內廣大的領地。
克洛泰爾四世去世時,他的三名兒子:克洛泰爾、愛達貝特與維爾海姆平分了家業,克洛泰爾與愛達貝特都無嗣,而維爾海姆早死,因此維爾海姆之子愛達貝特便由海地公爵愛達貝特扶養長大,稱為「孩童」愛達貝特二世。
愛達貝特二世死後,依照繼承法,海地公國不斷分裂,少時至少有兩個公爵並存,多時多達四個公爵。直到792年厄德一世成為選帝侯,才統一了海地公國。
第一次獅鷲戰爭中,海地被「瘋太子」法拉瑞的奧克薩遠征軍打敗,於845年,海地公爵喬弗里二世將公爵之位讓給法拉瑞,直到851年法拉瑞戰敗自裁後才重新復位。
政治
政治體制
海地公國在回歸後的初年是盛極一時的強國,但在聖沙蘭斯帝國帝國時代由於不斷的分封而衰弱,直到回歸後第九世紀才重新統一。海地境內有多種民族,歷來是統治者關注的重點。
元首
海地的元首是公爵,也是聖沙蘭斯帝國選帝侯,現任侯爵為喬弗里三世。
行政區劃
海地公國由四個侯爵領地組成。
下洛林希亞侯爵領
下洛林希亞侯爵領(Mark of Lower Lôrihia,斐萊語;法奧語:Lorisse;古沙蘭斯語:Lorisia),首府雷西茲(Lesitz)。
位在海地的西南部,西邊是文海,北邊是茲威夫海姆,南邊是卡蘭塔尼亞與安南地。古時有庫賽族的圖希人(Tuathii,平原民)以及德利西人(Drisii,荊棘民)居住在此地,開採鐵礦。之後也發展成礦業重鎮,洛林希亞源自鐵民酋長洛林罕烈(Lôrihhînric),意指兔子的力量。
洛林西亞王國在派淪漢大帝的弟弟風神大主教布蘭溫去世之後分裂,上洛林西亞由以法蓮繼承,下洛林西亞則由喬弗里繼承。下洛林西亞原本的面積遠大於今日的面積,但在多年的分封之下逐漸縮小。下洛林西亞境內如今主要是坎佩斯準人和法奧人為主。
- 雷西茲伯爵領(County of Lesitz,斐萊語;法奧語:Lesaus;坎佩斯準語:Łeżyce)
- 蓋森伯爵領(County of Geißen,斐萊語;法奧語:Geissen;坎佩斯準語:Giśnia),瓷器重鎮。
瓦希米亞親王領
瓦希米亞親王領(Principality of Vasheim,斐萊語;法奧語:Vahême;古沙蘭斯語:Vahemia;坎佩斯準語:Vášechy),首府伏拉格(Vrague)。
瓦希米亞位在海地的中部偏北,北方是羅德山,西方是茲威夫海姆,東方南方是路克森。瓦希米亞是坎佩斯準人的中心,古帝國時代就以啤酒花的種植而聞名。
- 畢爾森伯爵領(County of Biorsen,斐萊語;法奧語:Pisen;坎佩斯準語:Pivosen),盛產啤酒
- 布勞茲伯爵領(County of Bulauz,斐萊語;法奧語:Bulois;坎佩斯準語:Bulaisdav)
- 日齊卡沃伯爵領(County of Říčkavo),渡口
- 帝國自由城市瓦斯涅日采(Imperial Freecity of Vášněrice)
- 伏拉格伯爵領(County of Vrag,斐萊語;法奧語:Vrague;坎佩斯準語:Vraha),門之城
路克森公爵領
路克森公爵領(Duchy of Luchsen,斐萊語;法奧語:Luxe;商用語:Luxony),首府布萊錫(Blezig)。
路克森位在海地中部,西邊北與瓦希米亞接壤,西邊南是下洛林希亞,南方是安南地,北方是烏姆地,東方是貝彥,男方是安南地。境內盛產煤礦,是海地境內斐萊人的主要聚居地。
- 布萊錫伯爵領(County of Blezig,斐萊語;坎佩斯準語:Blesk),閃電之城
- 高堡伯爵領(County of Hôhburg,斐萊語),軍事要塞
- 帝國自由城市里錫(Imperial Freecity of Lizig,斐萊語;坎佩斯準語:Lisk),榛木之城
- 薩爾茲伯爵領(County of Saltz),鹽井
- 帝國自由城市席巴貝格(Imperial Freecity of Silbarberg),銀山
香比亞
香比亞侯爵領(Markgraviate of Chambiar),首府布盧良(Blorean)
位在海地的東南角,整個西北邊都是路克森,東部與貝彥接壤,南方是莫茹。以葡萄酒釀造聞名瀚土。
- 布盧良伯爵領(Blorean,法奧語;古沙蘭斯語:Valoreana Civitas),帝國皇帝瓦洛良(Valoreanus)建立的城市
- 香比亞伯爵領(Chambiar,法奧語)
- 帝國自由城市潘斯(Pens,法奧語;古沙蘭斯語:Pentacortorum)
- 提布瓦伯爵領(Tribois,法奧語)
- 溫德萊伯爵領(Wandreaux,法奧語),鳥之城
重要城鎮
地理
海地的下洛林希亞、路克森、香比亞是希漢河流域。
西南部的下洛林希亞是平原區;北方的瓦希米亞南部多山地,北部靠羅德山的區域則是丘陵和高原區;路克森自東北到西南則是丘陵、山脈與河谷平原;而東南角的香比亞則是以平原與淺丘為主。
重要地理特色
山脈
森林
河川
- 希漢河(River Siren)
山谷
交通
經濟
出口
- 薰香
- 石材
- 葡萄酒
- 煤炭
- 藝術品
- 布料
- 皮製品
- 鹽
- 珠寶
- 麥酒
- 銀
- 陶器
- 木材
- 穀物
進口
- 菸草
- 絲綢
- 咖啡
- 肉類
- 馬匹
- 魔法物品
- 海產
- 武器
- 黃金
- 盔甲
- 鐵
- 寶石
- 橄欖油
- 乳酪
- 香料
- 茶葉
- 糖
人口
海地人原本是坎斯佩準人的居住地,在第三次全聖之戰左右開始有鐵民入侵,之後在古沙蘭斯帝國時代逐漸沙蘭斯化,在諸神回歸之後又斐萊化。
如今海地的貴族主要為講法奧語的族群,路克森則是斐萊裔貴族居多,在瓦希米亞則是坎斯佩準人的地盤。
語言
- 斐萊語
- 法奧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