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洛王國

出自Xaraser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奈洛王國 Shahdom of Negrocco
奈洛國旗 奈洛國徽
(藍海黑月) (黑月)
建立縮圖錯誤:檔案遺失
皇家格言: La navigazione alla Vittoria!
(商用語: "Sailing to Victory")
奈洛位置圖
正式名稱 奈洛王國
統治者 奈洛國王
朱斯帝諾二世
政府 共和政府
首都 卡薩尼亞
官方語言 奈洛語、水民語
通行語言 商用語、瑟獨語
宗教 黑月神巴以母、海洋女神阿莉卡、水神依奧芮西雅、貿易之神蔑列並
人口
貨幣 奈洛里拉(NRL)
國歌 不懼風雨(Temere Non la Tempesta!)
國花 月季

奈洛王國(商用語:Kingdom of Negrocco;奈洛語:il Regno di Neroc)位於綠海南岸,國土中央夾著巴迪雅海灣形成V字形的東西兩岸,東邊是魁亞斯聯合公國,西邊是瑟獨,南方隔著迪拉喬雷奇亞山脈與卡哈拉大沙漠相望,北面正對綠海。

奈洛的國徽是黑色新月,旗色是藍海黑月旗,國花是月季。

奈洛古稱巴揚浦。傳說中,是由巴雅母(Bayam,火民語;水民語:Balmu,巴以母)所建立。第二次全聖之戰後,帕馬塔里帝國帝瓦坦帝國雙雙滅亡,戰爭英雄巴雅母在因戰爭而出現的綠海海濱建立了巴揚浦(Bayampur),也就是巴以母城。巴揚浦是是四象元素帝國卡瓦爾元素帝國的一部分,帝國衰敗之後,巴雅母和波典納的佩雷干人所建立的伊兒坎帝國因貿易而結仇,在多年的血戰之後被滅亡。

歷史

奈洛首府卡薩尼亞

史前時期 (????-BR 1090)

奈洛的歷史從巴揚浦(Bayampur)建城開始。巴雅母是首代沙赫,他帶領水民在此建立了城市,並靠著卓越的航海能力很快便成為綠海的霸主。

不僅是綠海,他們航向瀚海,整個濱海境、艾勃尼、珍珠海岸都有他們的足跡。今日的貝彥之名,便是源自於巴雅母。巴揚浦人是四象帝國的先驅,將他們高度的文明帶往世界各地,促成了蠻族的啟蒙,也和各地的土著民族通婚,誕生了更多元的文化。

巴揚浦人消滅了北綠海的米諾斯牛頭人王國,大量開採米諾斯地區的錫,以打造他們的青銅武器。他們也打敗了盤據在波典納南岸地區的尼瓦塔人,再以該處為基地往瀚海航行。因此巴揚浦人的青銅器不僅遍及整個綠海,甚至連瀚土的沿岸地區也時有所見,說明了巴揚浦人的貿易網有多巨大。

卡瓦爾元素帝國和瑟獨分別繼承了帕馬塔里帝國帝瓦坦帝國的遺緒,進行了數百年如一日的血戰,最終也導致兩國國力耗盡。位在瑟獨國境邊的巴揚浦屢次遭到瑟獨軍隊入侵,而在東面又因貿易衝突而和佩雷干人交火,在第三次全聖之戰中巴揚浦首先失去了對北綠海的統治,接著在綠海南岸與佩雷干人建立的伊兒坎帝國爭雄失敗,最終滅亡,時年BR 1090。

巴揚浦的水民一般膚色黑中泛藍,一般也以黑色的深淺為地位的高低,以黑者為貴。水民使用與周遭民族大相逕庭的水民語,但也能夠使用水族語。

伊兒坎帝國(BR 1090-BR 601)

在風民控制的期間,大量的風族詞彙進入了巴揚浦的語言之中,而能夠操使風之力的佩雷干人,進一步地拓展了巴揚浦的海外殖民活動,也發展出獨特的文明。

伊兒坎帝國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被底棲魔魚控制,而擅長航海的水民比風民更受到牠們的青睞。因此在伊兒坎帝國中期之後,這個風水二元帝國逐漸轉為由水民主導國政的體制。

也是在這時期,瑟獨的影響力開始進入巴揚浦,信奉底棲魔魚的教派融合了瑟獨的秘術,甚至將魔魚轉化為海神,並公然傳教。

在BR 601年,瑟獨軍隊持著鋒利的鐵器,入侵並征服了巴揚浦地區。

瑟獨卡珊州(BR 601-BR 458)

瑟獨人建立的卡珊省(Nome of Kasanx,【瑟獨語】kA:靈魂;sanx:延續),是卡珊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史冊上。瑟獨毀滅了古巴揚浦城,選擇在巴迪雅灣西側建立了卡珊城(Kasanx),也就是邁特利安人口中的卡珊尼斯(Kasanis)。

瑟獨統治時代,其嚴謹細密的官僚制度被帶入卡珊,也有著許多的瑟獨人來到此地安居。隨著人口增長,瑟獨又將卡珊州劃為東西兩州:東方的亞比怛(Iabtia,【瑟獨語】iAbty:東部)與西方的卡珊。

瑟獨統治時代,富庶的瑟獨有著龐大的手工業產品,因此卡珊作為貿易中轉與加工地而興起。原本瑟獨傳統的蘆薈造船技術也在征服卡珊之後有了極大的發展,卡珊人也進入瑟獨,協助瑟獨人開鑿運河。周遭的國家也是在這個時代開始靠著進貢的方式成為瑟獨的屬國。

瑟獨統治的末年,柔珊的「血皇」帕卓慕征服了瑟獨,而卡珊的州長阿侯拉姆(Ahwhwiram,【瑟獨語】ahw:pain;hwi:beat;r-a:beside。)則在BR 458趁勢獨立,他自稱卡珊法老,建立了卡珊王國。

卡珊共和(BR 458-AR 9)

卡珊王國只傳了兩代,就被爾迪茲率領的起義軍推翻。爾迪茲(Erditz)是水民自稱是巴雅母的直系後裔,他將瑟獨統治者趕出卡珊,為了振興水民文化,他自稱為卡珊沙赫(Shah of Kansanx),並重建了巴揚浦,並一反瑟獨時代各族融合的傳統,制定了嚴苛的法律以提升卡珊水民的地位。

卡珊人的大船再次橫行綠海,尤其是在綠海西岸建立起一系列的殖民城市。過往的水民城市也同樣視巴揚浦為母城,但巴揚浦對這些城邦並沒有統治權,只是被視為水民的共主。然而在爾迪茲崛起之後,他挾著強大的海軍為後盾,迫使這些城邦臣服於他,自此,卡珊開始對海外的殖民城邦擁有了指派政務官員以及收稅的權利。這樣的新政也導致了許多水民城邦的不滿,在BR 399年,城邦聯軍圍攻巴揚浦,之後卡珊雖然保有國王制,但實際上轉變為共和制度。

卡珊共和為貴族寡頭式政治,主要分為商業奴隸主與農業奴隸主兩大派系,兩者之間往往有許多利害衝突。卡珊的最高行政官員稱為阿波卡(Abokal),意指法官。阿波卡執政期僅有一年,每年由卡珊富有的奴隸主選出。阿波卡沒有軍權,貝吉拉(Begiral)是卡珊的軍事長官,同樣由選舉產生,他們率領傭兵部隊作戰。卡珊的元老院有300人,擁有立法權與決策權,任期為終身。

沃洛山大征服(AR 9-16)

早在提格利亞國王路梭斯二世的時代,他就靠著武力橫掃邁特利昂諸邦。卡珊共和支持綠海諸城邦的獨立地位,也順勢被推為盟主與提格利亞為敵。

諸神回歸之年,路梭斯二世遇刺身亡,其子沃洛山大從特倫廷返國的路上,遭到卡珊共和海軍的追捕,費盡千辛萬苦才回到提格利亞繼承王位,也因此視卡珊為眼中釘。

沃洛山大和特倫廷結盟,開始向外擴張,首先被征服的是卡珊王國在綠海西岸的殖民地。卡珊的海軍雖然屢次挫敗了提格利亞的水軍,但卻無法阻止陸軍的全面失敗。沃洛山大征服了綠海西岸之後,由於缺乏充足的船隻南渡而被迫暫停擴張,但特倫廷與艾辛人的加入卻打破了這個均勢。沃洛山大南下,以迅雷之勢征服了瑟獨,接著在AR 9年征服了卡珊。

之後卡珊的海軍被納入帝國的一部分,成為沃洛山大西征的大軍之一。然而沃洛山大大帝一手建立的龐大帝國,最後在回歸後16年因沃洛山大的驟逝而毀於一旦。

繼業者王國(AR 16-314)

回歸後16年,在密細亞的諸將經過一番腥風血雨之後最終確立,提格利亞的王位由沃洛山大智能不足的弟弟戴拿米士以及沃洛山大的遺腹子,同樣名為沃洛山大的兒子共同繼承。

卡珊的統治權,由沃洛山大的將領俄流瑟洛(Eleútherois)獲得。俄流瑟洛在路梭斯的時代就已經是一名出色的將領,在沃洛山大被外放到特倫廷時,也跟著沃洛山大前往東方。在沃洛山大的戰役中,由於俄流瑟洛精通卡珊水民語而被留在卡珊管理該地的人民。在密細亞分封協議之後,俄流瑟洛雖然人並不在密細亞,但依舊受到將領們的尊重,並成為卡珊的統治者,俄流瑟洛的統治中心在卡珊城。

俄流瑟洛與特倫廷因魁亞斯的領土糾紛而起了衝突,最終俄流瑟洛撕毀了自沃洛山大大帝以來與特倫廷的盟約,並派出其弟基尼西斯(Kínēsis)討伐特倫廷。沃洛山大死後再次作亂的艾辛人在此時也開始騷擾特倫廷的沿海地區,讓特倫廷無法全力抵抗身經百戰的基尼西斯,被基尼西斯佔領了西側的亞卡利亞,在該處建立了政權。

然而18年爆發的第一次繼業者戰爭中,俄流瑟洛選擇站在索忒拉士這方,與瑟獨總督庇洛士作對。在索忒拉士親征瑟獨時,俄流瑟洛也派出了陸軍與海軍支援。然而索忒拉士被麾下的將領背叛,身死瑟獨,俄流瑟洛本人也遭到俘虜。庇洛士提出以巨額的贖金,或是卡珊的統治權來交換俄流瑟洛的自由,但遭到俄流瑟洛拒絕,並將卡珊交給了弟弟基尼西斯。

庇洛士揮軍東征,打敗了基尼西斯,征服了卡珊。但瑟獨對卡珊的統治也並不牢固,直到AR 36年之後,瑟雷古斯從庇洛士手中得到卡珊,並將統治中心遷回巴揚浦自命為卡珊沙赫,才開始比較穩定的統治。

在這段邁特利安人的統治期間,邁特利安文明成為整個綠海的主流文化,宗教信仰、藝術、語言都大量侵入各地。在卡珊,上流社會使用邁特利安語,但平民依然使用卡珊語。前期的邁特利安尚能維持中央集權的統治,但卡珊傳統的元老院與阿波卡與貝吉拉制度很快又復甦,反而將邁特利安的統治者架空。

卡珊水民後裔航行技能高超,他們與西陲沿海諸國貿易,是綠海貿易的中樞,擁有龐大的船隊運販奴隸、金屬、奢侈品、酒以及橄欖油,再將西方商品賣給東方諸國,獲得了極大的利潤。同時也靠著奴隸的龐大勞動力,建立起巨大的莊園,發展了以紡織品、染織業著稱的手工業,在東方的沙蘭斯世界被視為珍寶。邁特利安人統治的卡珊,靠著航海貿易建立了龐大而重視利益的帝國。

拜斯它帝國(314-462)

175年開始,波典納的聖戰成為東西諸國的交戰處。卡珊和特倫廷結盟,共同抵抗東方的聖戰軍。聖戰軍的主力由最初的風民系黃金之翼騎士團改為鐵民系,之後又加入了布加斯楚王國與菲索倫大公國,直到最後拜斯它帝國也投入戰爭。298年起的第一次綠海戰爭中,卡珊遭到重創,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條約,限制了卡珊發展海軍的可能性,卡珊國運岌岌可危,但在299年,拜斯它帝國的以佐嘉大帝遇刺身亡,他在波典納的戰爭止於雅克薩,讓卡珊與特倫廷得以喘息。

賽冷佗(Salentus)在以佐嘉大帝死亡時,正率領遠征軍準備討伐卡珊。由於以佐嘉大帝僅留下一名遺腹子,因此龐大的帝國由帝都貴族擁立的卡琴公爵安卓良繼承。安卓良是以佐嘉的兄長,卡琴公爵迦法烈之子,也就是大帝的姪子,繼位時年僅12歲。300年以佐嘉大帝的遺腹子小以佐嘉誕生後,權臣們分為兩派各自擁立安卓良與以佐嘉。303年,賽冷佗與其他兩名重臣邁特利安人嘉德塔賽羅推翻了安卓良,立以佐嘉為新帝。

賽冷佗成為帝國西南部的總督,304年,他以波典納為根據地重啟與特倫廷王國之間的戰事。當時卡珊的執政官以實坎(Iskan,【水民語】iskanbila:storm)自作主張與特倫廷王國結盟,對抗賽冷佗的大軍,掀起了第二次綠海戰爭

以實坎的海軍,從306年出發,他往綠海北岸前進,在邁特利安獲得補給之後直接攻進了墜星港。他在墜星構築了遠征的基地,面對極端的氣候、險峻的地形,率領著麾下種族語言水準都參差不齊的軍隊,又要擺脫來自後方的嘉德的追擊,以實坎從那裡對波典微亞發動了賽冷佗眼中不可能達成的任務,在冬季橫越山脈進入波典納。

以實坎降伏了波典納地區的蠻族部落,而遠在尼瓦塔的賽冷佗得到訊息連忙返回波典納。307年,靠著龍騎兵的優勢,以實坎迫使賽冷佗退出平原區,賽冷佗本人也受到重傷。這場失敗導致綠海東岸一些蠻族部落紛紛倒向卡珊,讓以實坎得以在該地補充兵源。在以實坎統整蠻族力量時,賽冷佗再次集結了軍隊,打算襲擊以實坎,但卻落入了以實坎的陷阱,魁亞斯的龍騎兵再次展現了衝擊力,突襲了拜斯它帝國的側翼,賽冷佗損失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

之後在斯昆蒂,以實坎從307年秋季開始蓄意掠劫周遭的莊園,讓各地的諸侯對賽冷佗的軍力失去信心,以期瓦解賽冷佗的盟友,最終在308年夏季,迫使賽冷佗的部將菲力克斯(Felix)主動出擊,在博諾涅,菲力克斯的軍隊全軍覆沒,自己也陣亡。

賽冷佗將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了貝勒斯,貝勒斯率軍在波典納與以實坎遊鬥,始終不與他進入決戰,他的策略讓拜斯它宮廷內部對賽冷佗也失去信任。為此,塔賽羅派出了中央軍支援,卻在310年遭逢了自以佐嘉大帝以來拜斯它的最慘失敗。在僅僅一天的會戰中,帝國中央軍損失了近十萬人,震動萊茵微亞,就連原本已經降伏了的特倫廷也重新掀起叛旗。會戰之後,賽冷佗與貝勒斯重新掌握了綠海戰爭的主導權。

此時密細亞也和拜斯它北岸的嘉德軍交戰,讓以實坎解除了後顧之憂。若是此時以實坎能夠得到來自母國的增援,他極有可能可以攻下波典微亞。然而賽冷佗的海軍讓卡珊無法支援以實坎的戰役,讓孤軍奮戰的以實坎在貝勒斯無止境的騷擾之下不斷消耗軍力與軍心。長達5年之間,以實坎在東綠海的軍事行動再也難有進展,雖然312年成功地再次擊敗中央軍,但再也無法撼動自己的劣勢。

314年,賽冷佗的主力軍終於成功地踏上卡珊的國土,以實坎被緊急召回母國,就在卡珊城外,雙方進行了著名的卡珊會戰,雖然卡珊擁有數量的優勢,但卻被賽冷佗給擊潰。卡珊被迫簽定了更為嚴苛的條款,包括了鉅額的賠款、割讓所有海外領土給拜斯它帝國,海軍也解散到止留下二十艘武裝商船作為驅逐海盜的力量,並且不准未經拜斯它帝國許可建立軍隊。

被解職的以實坎之後以一名出色的政治家繼續活躍,他改革了腐敗的卡珊政局,進行了一系列成效彰顯的改革,讓卡珊在未動搖國本的情況下償清了對拜斯它帝國的賠款,也使卡珊以超乎賽冷佗預期的速度恢復了元氣。賽冷佗害怕以實坎,要求卡珊交出以實坎,以實坎被迫流亡特倫廷,在那裡和正在籌組反抗力量的特倫廷王室合流,並被奉為上賓。

但在讒言與接連的起義失敗之後,特倫廷起義軍決定將以實坎交出,以換取王室的延續。以實坎不願意落入拜斯它手中,和起義軍的士兵進行了最後的戰鬥。以實坎的頭顱最後被送到了拜斯它帝國的首府萊茵微亞。

賽冷佗是拜斯它帝國的首任南方行省總督(Rector Terra Australis),他的統治以賽冷廷為中心,波典微亞特倫廷則是其下的重要城市,綠海宰相在隆賽瓦,而綠海將軍則駐紮在魁亞斯。

賽冷佗作為南省省督,統治了幾乎三分之一的帝國領土,在335年,賽冷佗之孫去世之後,皇帝以佐嘉二世把總督之位分給自己的兒子拉瓦良,拉瓦良在337年以佐嘉二世去世後和北綠海總督,兄長以佐嘉三世爭位失敗,之後以佐嘉三世又征服了魁亞斯全境。此時南綠海已經幾乎和帝國本土同樣巨大。之後帝國將南綠海分為許多省分:卡珊阿爾巴納(Cathan Albana)、卡珊尼格拉(Cathan Nigera)、魁亞斯尤巴利拉(Queas Iubaria)、魁亞斯迪瑟塔(Queas Deserta)、尼瓦坦尼亞(Nivatania)、亞卡利亞(Acalia)、布塔尼亞(Butania)、提冷齊亞(Tirenzia)等等。卡珊的故土由卡珊阿爾巴納與卡珊尼格拉構成,分別指海灣西側以邁特利安人為主,人民膚色較白的地區以及東側以巴揚浦遺民為主,膚色較深的地區。

遭到滅城的卡珊

而苟延殘喘的卡珊,則在345年終於被消滅。卡珊城被夷為平地。據說大火延燒了25天,灰燼有2公尺深,超過十萬的居民淪為奴隸,而卡珊港口也被毀滅。帝國在卡珊城的外側建立了亞克拉利姆(Acrarium,【古沙蘭斯語】acra:岬角),也就是今日的亞克城。

360年,拜斯它帝國在卡珊尼格拉建立了建立了「白城」西塔碧昂卡,投注了大量人力於此,以巨大的蓄水池與浴場開始,又成立了帝國境內極西的大學南境大學(Universitas Australis),成為帝國在南大陸首屈一指的文化中心,也是教廷在西方的重鎮。富庶的卡珊在379年又被改為三個省份:西側的阿爾巴納(Provincia Albana)、南側的巴揚浦(Provincia Bayampura)以及東側的尼格羅納(Provincia Nigerone)。

389年,由於經費縮減,三省又合而為一,因統治中心在西塔碧昂卡之故,新省分被稱為尼格羅納(Provincia Nigerone)。

拉巴詠街景

直到462年,拜斯它帝國政情混亂,卡珊與一旁的魁亞斯雙雙獨立。

拜斯它帝國統治期間,歷代尼格羅納省督多半實行溫和的統治,在能維持商業利益的前提下,讓卡珊人擁有宗教自由,保有自己的文化傳統。人數較少的沙蘭斯語族與鐵民語族統治著人數較多的水民與瑟獨人、邁特利安人,絕大多數的尼格羅納人選擇學習帝國文化以利進入上流階層,但也有些醉心於獨特的卡珊文化的沙蘭斯人反其道而行,他們就是所謂的浪潮之民。

浪潮之民(462-578)

來自賢者之塔的咒法學派大師歐森努米克斯(Oceanumicus)創立了所謂的浪潮學會(Societate Aestus),他認為卡珊水民的血脈能夠使操使水元素的能力更為提升,和他的弟子們移居尼格羅納投入了水民奧秘的追尋,在綠海沿海城邦中探索海民自己都幾乎忘卻的秘密。他們的行動最終掀起了海民文藝復興,古老的文獻被重新研究,甚至被綠海總督重視,成為當代顯學。

歐森努米克斯的弟子戴奇慕斯‧里圖利斯‧翁迪努斯(Decimus Ritulius Undius)是其追隨者中最為狂熱的一名。他早年涉嫌在自己的莊園內非法以海民侍僕進行抽取元素後裔能量的殘酷實驗,被逮捕後藉著賄賂腐敗的帝國官員而得到釋放,之後轉為鼓吹因經由與海民的通婚「創造」出更擅長掌控水元素奧秘的「新種族」,翁迪努斯與其追隨者自稱為「浪潮之民」。

翁迪努斯在古海民文獻中發現了一塊石板,石板據信由先知親手刻寫,將神諭傳達給其族裔。翁迪努斯稱之為「始源石板」,畢生尋找此石板的下落,他最終發現石板於卡瓦爾帝國與瑟獨帝國血戰流落民間,輾轉進入瑟獨法老的墓陵之中。翁迪努斯與追隨者遠征瑟獨,侵入並奪走了這塊石板。

翁迪努斯宣稱在瑟獨孟塔斯的卡法之女神殿中領受了海民的神器「奧秘石板」,很快便吸引了大量的跟隨者,翁迪努斯認為諸神都不過是萬神之神恩諾‧札拉瑟的不同化身,稱呼真神為「萬王之王」或「萬神之神」。在紫菊王朝崩壞的前夕,浪潮之民和珍珠海岸信奉慾望女神的歐賽赫教團「歐賽赫的絕對意志」(普遍被稱為無恥教徒)並稱為兩大異端,遭到教廷的打擊。

但翁迪努斯在紫菊帝國混亂的期間,卻取得了人民的支持,推翻了帝國的尼格羅納省督,以古城巴揚浦為基地,很快便將整個卡珊納入掌控,甚至還征服了魁亞斯的沿海地區。

浪潮之民的國家被稱為奈洛(Neroc),或是奈洛哥(Nerocco)。他們仿造古卡珊共和制,又參考了古沙蘭斯帝國與拜斯它帝國,創造了獨特的新卡珊共和。軍政兩權同樣由阿波卡(Abocatus)與貝吉拉(Begiratus)兩大長官掌握,其中又設有稱為沙赫的元首。

474年,來自尼瓦坦尼雅的馬憂拉自稱孔雀王,開始了他在綠海南岸的征討。奈洛無力與擁有強大陸軍的馬憂拉為敵,於是便與孔雀帝國合作。浪潮之民擁有海權,而孔雀帝國則控制了廣大的土地。孔雀帝國與浪潮之民合力征服了南方大陸東到特倫廷,西到卡珊的所有土地,直到與瑟獨接鄰。孔雀帝國自稱馬憂拉徹底打敗了瑟獨,而瑟獨人則記載了法老攻入魁亞斯迫使馬憂拉投降。無論如何,在502年,馬憂拉娶了瑟獨法老的女兒,而馬憂拉則送給瑟獨五百頭龍獸和龍語族馴龍師。這場戰爭確立了孔雀帝國的強國地位,拜斯它帝國也承認了馬憂拉的獨立主權,和瑟獨都派駐有外交使節常駐雅克薩。

奈洛依附在孔雀帝國傘下的期間,確實穩固地將綠海的城邦納入掌控,他們以古城巴揚浦為基地,把勢力拓展到尼瓦塔、綠海西岸、北岸,甚至征服了波典微亞。

浪潮法師起初是由商人、發明家、冒險者、探險家、考古學家、博物學家、發現者組成,懷有崇高的理想,活躍在新世界的舞台,但為了以優勢的少數統治大量的被征服者,逐漸變為以高壓手段與暴政壓迫人民的特權階級。

奈洛王國(578-)

第六世紀開始,賽費隆人開始入侵綠海北岸,浪潮之民傾國之力與賽費隆人對抗,但被迫向浪潮之民稱臣的綠海城邦卻視此為大好機會,掀起了「第三次綠海戰爭。遭受兩面夾攻的奈洛為了鎮壓綠海城邦的叛變,竟反過來將弓河谷地割讓給賽費隆人,以換取喘息的空間擊潰叛軍。

然而綠海諸城邦的意志堅決,加上索求無度的賽費隆人持續要求進貢,最終導致浪潮法師的全面潰敗,甚至連母國奈洛的人民都起義推翻了浪潮之民的統治。回歸後578年,第三次綠海戰爭以浪潮法師被逐出綠海告終。

之後,奈洛人重建了共和制度,和古卡珊共和以及浪潮共和區分,他們也被稱為奈洛共和或是第三共和。

政治

政治體制

朱斯帝諾之女,蘿蜜兒妲公主

奈洛王國獨立於462年,但在462到578第三次綠海戰爭前,實際上由浪潮之民控制。578年,在水民起義推翻浪潮之民後,雖然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領地,但卻獲得了真正的獨立。

奈洛的元首稱為沙赫,法理上應隸屬自稱繼承了卡瓦爾四象帝國的烏爾圖,但實質上烏爾圖從來沒有實際控制過奈洛。

奈洛沙赫為虛位元首,與其說是政治領袖,更不如說是宗教領袖,僅在進行國家級祭祀時出現。

奈洛人奉行部落酋長制,各部落的酋長權力很大,組成了酋長會議。而酋長再選出總數300名由富商、奴隸主、船隊主組成的元老院,元老們再從中互相投票選出任期五年的左右元帥(Begiratus)和左右執政(Abocatus)。元老們另外組成實際上有104人的百人會議,探討專門議題。

由於元老的任期為終身職,造成元老的影響力巨大,反倒是各部落酋長的權威僅限於自己的部落之中。

元首

奈洛的元首是沙赫,現任是堯二世(Yão II)。堯屬於達阿斯卡潘家族(da Askapen),為沙蘭斯化的水民後裔,在拜斯它帝國統治期間沙蘭斯化,精通沙蘭斯語、奈洛語語瑟獨語。堯二世雖稱為國家元首,但僅處理國內的宗教事宜。其女黎茹菈公主(Lilura)是他與火民妃子所生,性情豪快激昂,不拘小節,在平民中相當有聲望。公主也是對瑟獨進行支援的主要推動者,她視協助瑟獨復國為融合瑟獨與奈洛商人的大好機會。

目前奈洛的兩名裁判官是阿斯坎‧卡拉伏(Ashkan Karavl)以及萊翁涅(Gabriele Pius Lyonus)。前者為奈洛水民人,後者則是拜斯它人。

行政區劃

西塔碧昂卡的夜市

在浪潮之民起義之後,起初沿用帝國時代的三省,但之後把橄欖島額外劃出來建立了一個新的政區之後,形成了四省的行政區劃。

大卡薩尼亞

大卡薩尼亞總督府(Satrap of Cathaña Grande),巴迪雅海灣

  • 卡珊城(Cathaña):瑟獨人在海灣處建立的天然良港,一度是綠海最富庶的貿易都市,被拜斯它帝國毀滅後,又因亞克城淤積而重建了起來,和瑟獨的交流頻繁。也叫作卡薩尼亞。
  • 亞克城(Acre):原本是拜斯它帝國建立起來要取代卡珊的港都,但因泥沙淤積而逐漸失去作用。
  • 波多卡利斯(Portokális):邁特利安人建立的城市,意指柑橘。

亞比怛

亞比怛總督府(Satrap of Iabta),瑟獨統治時代,逐漸形成水民居住東岸,瑟獨人居住西岸的態勢,在拜斯它帝國統治期間,是政治與經貿中心,又成為拜斯它裔的新住民的居住地。

  • 西塔碧昂卡(Cittàbianca):拜斯它鐵民建立的城市,「白城」。
  • 馬哈塔蘭(Mahatharan):葡萄谷,水民種植葡萄的地區。
  • 聖地牙萊翁迭畢怛(Santiarion de Iabta):拜斯它人建立的城市

巴揚普拉

巴揚普拉總督府(Satrap of Bayampura),最早發展起來的區域,至今也依然是水民傳統部落文化強勢的地區。

  • 巴揚浦(Bayampur):古城
  • 白納土拉(Bainatora):善泳者部落建立的城市
  • 波圖(Poto):製陶者部落建立的城市
  • 以實汀卡拉(Istinkara):造船者部落建立的城市

德亞宰托納

德亞宰托納總督府(Satrap of Ilha de Azeitona)是浪潮法師統治期間劃分的區域。

  • 波爾圖德亞宰托納(Porto de Azeitona):又名橄欖港,或者波爾圖(Portu)。
  • 拉巴詠(Laâbayoune)
拉巴詠舊城

重要城鎮

地理

卡哈拉沙漠

奈洛位在綠海南岸,北濱綠海,中間夾著巴迪雅灣,東西南都被迪拉喬雷奇亞山脈(Serra d'Ilargijauregia)包圍。


奈洛位在綠海西南,北濱綠海,東西南三個方位則被奈洛哥山包圍,僅有波鐸海岸以及吉亞羅半島兩處出口。跨越奈洛哥山便是卡哈拉沙漠。 奈洛北有綠海,南有山脈,東西兩側開口狹小,自古便是易守難攻之地。奈洛自古的敵人皆從東方來,無論是拜斯它帝國或是如今的魁亞斯公國,就是挾強大的陸軍威脅邊界的強臨。

山脈

  • 迪拉喬雷奇亞山脈(Serra d'Ilargijauregia),也被稱作奈洛哥山,分為東方的波鐸山和西方的吉亞羅山,兩道山脈圈起奈洛的腹地,也是天險以及天然國界。
  • 堯雷吉齊拉峰(Jauregizilar),月宮峰,奈洛哥山的最高峰。

森林

河川

  • 歐菲隆塔諾河(River Ovestlontano):舊稱巴以母河,歐菲隆塔諾在波典納語意指遠西,乃是拜斯它帝國境內極西的河川。

山谷

  • 維哥尼亞谷(Vigoña Valley):波鐸海岸東側的谷地,是奈洛與魁亞斯爭奪的兵家要地。

沙漠

卡哈拉沙漠有不少神秘的事蹟,像是傳說中的飛行城堡、寶藏谷、富庶之地等都是冒險者最嚮往的探索地點,但是進入沙漠的風險也是相當地高。沙漠以氣候不定,晝夜溫差大以及居住在沙漠的巨大昆蟲而聞名。

交通

穿越奈洛哥山便是卡哈拉沙漠

奈洛海運發達,大城市皆具備吞吐量大的港口。而陸路的方面,東方的卡珊御道從波典微亞直達卡薩尼亞,奈洛在邊境設有關卡查驗旅人身分。往西方的陸路則不發達,直接由海船轉入黎勒河的旅行方式更為人所接受。

拉巴詠為新崛起的轉口商港,近年生意蒸蒸日上,甚至比起西塔碧昂卡也絲毫不遜色。拉巴詠的船清一色漆成藍色,大量出現時聲勢驚人,在綠海商人中有「藍色艦隊」的美名。

  • 黑山徑(Blackmountain Pass):奈洛通往南方的山道,穿過山脈便到達卡哈拉沙漠,是前往沙漠內地的捷徑。

經濟

卡薩尼亞是紡織品工業的重鎮
也是製造陶器的中心

奈洛人以貿易立國,是綠海商業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奈洛商人曾經掌握了綠海航海數百年,聯絡東方的沙蘭斯世界以及西方的西陲諸國。但同時奈洛人的農業以及紡織業也都十分發達,是重要的紡織品產出國。此外,奈落人的染織技術也非常高銘,奈洛人善於採集大自然中的各種顏色作為染料,尤其是藍色,奈洛藍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顏色。

奈洛南方的奈洛哥山區產銅礦與煤礦,卡珊商人購買北綠海的錫來煉製青銅,之後又將煤賣給提格利安人以購買鋼鐵。同時山區也栽種菸草,奈洛製作菸草的手法獨特,有種淡淡的可可香味,在行家眼中也算是逸品。

奈洛的經濟與奴隸無法分開。航行綠海的九層帆槳船,其水手便都是以奴隸組成。而在染坊、農莊中工作的,也絕大多數是奴隸身分。相較於瑟獨,奈洛對奴隸較為苛刻,但仍然有著基本的人權。

出口

西塔碧昂卡的特產地毯
  • 菸草
  • 海產
  • 珍珠
  • 航海補給
  • 紡織品
  • 布料
  • 煤炭

進口

  • 奴隸
  • 傭兵
  • 石材
  • 茶葉

人口

奈洛人喜愛藍色長袍

奈洛人組成混雜,主要有水民、半獸人、半身人以及人類。卡爾瓦四象帝國後裔的諸元素後裔在奈洛都有聚落,但又以組成奈洛諸民族的海民為主,佔了奈洛人口的六成。其餘一成為拜斯它人以及拜斯它混血,一成為半獸人,他們大多數為奴隸身分,此外還有接近一成的瑟獨人,剩下則為半身人以及妖精等其他種族。

奈洛通行的語言為奈洛語。前者為沙蘭斯帝國帶入的波典納語與當地土著語言混和後形成的新語言,也有少數的水民依然使用古時的水民語,此外瑟獨語、邁特利安語也都十分通行。

奈洛人在古卡珊時代都沒有姓氏,是在拜斯它帝國時代,為了建立完善的戶政制度以利抽稅而規定所有人都必須擁有姓氏。如今的奈洛人一般姓名包括四到六個詞彙,常見宗教聖人或相關的詞彙。雖然也有許多奈洛人堅持自身文化,但由於帝國統治期間的奈洛語為上流社會所使用,一些較為富庶的奈洛人也會使用具有拜斯它特色的名字,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奈洛特色。

  • 奈洛人(Neroc):奈洛人一詞出現於拜斯它帝國時代,專指納些黑膚的水族裔巴揚浦原住民。奈洛人多為黑髮棕膚,膚色髮色都會帶著點藍色,強壯善武,寡言、固執、重俠義精神。同時也難以捉摸,性情喜怒不定,穩定時平易近人,發起怒時也是極為嚇人,同時也具有較為柔弱而細膩,注重精神生活的一面。
奈洛斷刃部落的遊牧民
  • 馬雷人(Marén)馬雷人源自於浪潮(maré),指拜斯它帝國統治時代,拜斯它人與奈洛人之間的混血。
  • 邁特利安人:來自綠海北岸的邁忒利安人也是水民的一支,在沃洛山大大帝征服之後曾經統治過奈洛。
  • 瑟獨人(Seduan,瑟獨語:Seduin):來自瑟獨的黃種人。部分為早期的移民或奴隸,也有部分是瑟獨被蠍人打敗後逃來的難民。

宗教

卡薩尼亞的蒂兒菲拉水神神廟

奈洛人信奉海神阿莉卡,同時又奉建國者巴雅母為守護神。奈洛仍是卡珊王國的時代,曾經奉行單一的海神教阿莉卡,造成其他宗教的不滿,遭致了內戰,內戰終結後才恢復宗教自由。

西塔碧昂卡的風神神殿
  • 太陽教:瑟獨人信奉黎明女神烏沙絲,主要是在瑟獨人的社區中盛行。

文化

奈洛的文化多采多姿,除了古老的水民文化之外,奈洛吸收了瑟獨文化、邁忒利安文化、拜斯它文化形成一種多元的、極富變化的融合文化。

構成奈洛文化主幹的,乃是奈洛本身的水民文化,以及曾經統治此地數百年的拜斯它文化。

文學

奈洛在卡珊共和時代盛極一時,蒂兒菲拉水神神廟曾經是綠海最大的神廟,也是僅次於薩弗默斯的大圖書館。

奈洛本土文學以傳唱卡瓦爾四象元素之民人歷史的史詩為大宗,光是巴以母之歌便有數百種版本,至今依然沒有定案。而拜斯它帶來的東方文學,則多為描繪異國風情以及富有浪漫愛情的浪漫主義作品。

戲劇

音樂

西塔碧昂卡的市場街景

奈洛人的音樂源自於海民古代的音樂以及民歌。

舞蹈

建築

文化人

伊弗利特女性

教育與科學

飲食

奈洛人的飲食中大量使用香料,像是來自南角的蕃紅花、特倫廷的薄荷與橄欖、魁亞斯的柳橙。奈洛人愛吃雞,而羊肉則是奈洛人的最愛,但大多數奈洛人只能選擇較為便宜的牛肉。

  • 庫斯庫斯(Couscous):一種以粗小麥粉製成的麵類食品,通常搭配炒香的松子,首先以炒的方式烹飪,接著再淋上加了紅蘿蔔、馬鈴薯、節瓜、橄欖、綠花椰菜等蔬菜的雞湯燜,蒸數個小時即可。入口時粒粒分明,是奈洛人的名菜。
  • 巴士提派餅(Pastilla):以燉爛的香料肌肉以及糖炒杏仁片,再以麵皮疊成六層烘烤,最後灑上糖粉,既甜又鹹,味道十分獨特。
  • 塔吉陶鍋湯(Tajine):將雞肉以及各種材料、高湯、香料放進陶鍋,利用陶鍋保留食材原味的傳統料理技法。常見的有橄欖青豆羊肉鍋,由蕃茄、橄欖、洋蔥、青豆與羊肉烹煮。
  • 海利拉湯(Harira):以蕃茄為湯底,加入鷹豆,牛肉或羊肉、洋蔥、小麵條以及香料。

節假日

西塔碧昂卡慶祝建國
假期
日期 翻譯 商用語 備註
2月1日 回歸之日 Returning Day 紀念諸神回歸,新年
6月4日 夏曉之日 Summerdawn's Day 夏季開始
7月7日 奈洛建國紀念日 Nation Day of Neroc
9月14日 豐饒節 Fecundday

軍事

奈洛的軍隊主幹為各部落的遊牧騎兵,輔以各貴族的家兵。如此組成的陸軍在綠海戰爭中對上拜斯它帝國的軍團毫無招架之力,於是以實坎在綠海戰爭中大量招募僱傭兵,輔以訓練過的大象作為先鋒,在北綠海月灣一帶與拜斯它帝國的軍隊交戰,可以說是勢如破竹。

拉巴詠的藍船

投降後的奈洛,至今軍權依然掌握在部落酋長手中,以遊牧騎兵與象兵為主力,但奈洛同時也有為數不少的僱傭兵軍團,有綠海人氏,也有來自西方的民族。

陸軍

奈洛的陸軍中以騎兵為主,包括了專門克制魁亞斯騎士的駱駝兵,還有配置火槍的奔禽鳥騎兵。

  • 奈洛皇家憲兵(Royal Neroccan Gendarmerie):騎奔禽鳥,配置火槍的奈洛皇家憲兵。部屬在重要機關負責維持治安的部隊,對一般民眾有管轄權,亦有偵查重大犯罪的權利。
  • 彎刀會(the Scimitarians):奈洛的傭兵組織,成員多半為沙漠民族,戰時作為職業軍隊出征,平時則負責維護城市以及道路的平靖。和紅月騎(the Redmoon Riders)為死敵。

海軍

  • 黑月艦隊(the Blackmoon Fleet):奈洛的海軍由於懸掛黑月旗,被稱為黑月艦隊。黑月艦隊在綠海維持著數一數二的力量,其採用的九層帆槳船至今依然是帆槳船中最強大的船艦。

外交

盟友

奈洛與大部分的國家皆維持著至少友好的關係。

仇敵

拉巴詠

奈洛並沒有特定的仇敵,但在貿易上的競爭對手卻不少。

統治瑟獨的蠍人帝國是奈洛的敵人。雖然奈洛與瑟獨在商業上鬥爭許久,但在瑟獨淪陷後,奈洛接納了許多的瑟獨難民,同時給予沿海區域的自由瑟獨城邦支援。

浪潮法師原本出身奈洛,但在銀穗同盟的逼迫下退出綠海,因此迦巴爾對於奈洛有著極大的不滿。

衝突與陰謀

  • 沙塵旅團(the Sandvoyagers):沙塵旅團是卡哈拉沙漠中最強大的商會,藉著壟斷橫渡沙漠的貿易獲利良多。而黑薔薇暗影之手皆欲入主沙塵旅團,為此依然糾葛不清。
奈洛駱駝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