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辛霍公國

出自Xaraser
跳至導覽跳至搜尋
艾辛霍公國 Dukedom of Isenhold
艾辛霍國旗 艾辛霍國徽
(紅底戰槌) (紅底金色戰槌)
圖爾多
皇家格言: Havand! Vi erövra och vi utesluter!
(商用語: "Havand! We conquer and we rule!")
艾辛霍位置圖
正式名稱 艾辛霍公國
統治者 艾辛霍公爵
歌萊五世
政府 封建社會
首都 圖爾多
官方語言 艾辛語
通行語言 商用語法奧語沙蘭斯語
宗教 漁者王冠黃金之翼騎士團金弦
人口
貨幣 沙蘭斯馬克(Mark,SMK)
國歌
國花

艾辛霍(沙蘭斯文:Isenhold;法奧語:Icinghold;庫賽語:Eightac)在埃達斯特拉的東南部,東北方是卡琴王國,北部是莫茹公國,西邊則是菲索倫尼亞法奧尼亞。艾辛霍東側緣海,造船術興盛,遠洋貿易發達。原住民是莫格魯薩利人,之後被法奧泰人入侵,最終則是被艾辛人海盜征服。相較於其他地方,艾辛霍至今依然深受艾辛文化影響,是少數艾辛人的年代結束後,持續由艾辛文化主導的地區。

艾辛霍的國徽是金色的戰槌,旗號是紅底金槌。

歷史

史前時代

艾辛霍與卡琴類似,在史前主要居住的是龍人軍閥及其血脈,他們靠著圈養原始人類蘇蘇里人作為奴隸為業,與聖魔帝國進行貿易。安卡拉帝國滅亡後,龍人的龍角王國也國祚不長,滅亡之後整個濱海地區都陷入混沌。

到了回歸前三千多年左右,蘇蘇里人的一支莫格魯人(沙蘭斯語:Morglii;庫賽語:Marjevii;商用語:Morgles)開始在濱海地區以及群島地區建立起原始的部落政治。

莫格魯薩利城邦時期(BR 2814-BR 1504)

水民的大航海時代開始後,來自奈洛王國的水民船隊開始來到海岸,和莫格魯人以及蜥蜴人、蛙人等部落爆發了衝突,之後水民逐漸在整個海岸線及群島定居建立起貿易城邦,被莫格魯人稱為薩利人(Sàlii,可能與古莫格魯語的航海「Segal」與鹽「Salz」有關),起初來自奈洛母國的貿易線確保了城邦的運作,但幾個城邦遭到原始部落攻擊之後,奈洛王國最終放棄了卡琴的城邦。部分沒有回到母國的海民,逐漸和莫格魯人同化、融合,成為獨樹一格的莫格魯薩利人(Morgles-Sàliis)。

莫格魯薩利人在濱海境建立了幾個重要城市,包括了種子島上的薩摩加特(莫格魯薩利語:Sâmogart,種子之場,今普爾提)、寇馬特(莫格魯薩利語:Komat,今洛恩)、圖里(莫格魯薩利語:Turi,意指門,今蘇瓦捷)、艾德烈(莫格魯薩利語:Æðelric/Aedelric,今阿德萊)、蘇爾(莫格魯薩利語:Sûl,意指長竿,今蘇萊)等至今依然存在的城市。莫格魯薩利人在艾勃尼也建立了列斯(莫格魯薩利語:Leth,今佩里托斯)。

而在艾辛霍,莫格魯薩利人建立的城市叫作都博多(Dubodo)。

庫賽諸王國時期(BR 1504-BR 725)

回歸前1500年左右,一支來自克里蘭,自稱為庫賽人(Cùseilii)的人類族群征服了卡蘭塔尼亞(古沙蘭斯語:Calantannic;法奧語:Calantagne;沙蘭斯語:Calantania)的山丘巨人部落,其中幾個世族更是追趕逃亡的巨人族一路追到了卡琴,並且就此定居在卡琴。

庫賽部的始祖,是現今所有克里蘭語族的共同始祖萊迪人(Làidirii)。在萊迪人的傳說中,瑪格萊的安卡拉帝國滅亡前夕,一名少女逃離崩毀的世界之心,而龍人奴隸主的追獵手便緊跟在後,少女逃至一棵大樹之下終於力竭倒下,但大樹居然以樹根護住了少女,騙過了追獵手。待天明之時,少女安全離開,最後到了現今的雲頂高地,並生下了兒子。

少女名叫克莉(Kriley),其子便是馬克萊迪(MacLàidir)。其後人相信拯救了克莉的大樹,是由「植樹者」歐尼亞羅(Ornyarro, "the Treegrower")所栽種的。

歐尼亞羅也叫做「愛綠者」萊因迪爾(Laindil, "the Green Lover"),是「全能者」塔埃努(Tel'Ainur)之子,全能者創造「世界樹」歐亞希爾帕魯因(Oacil'Palurin)時的實際執行者。馬克萊迪被相信是萊因迪爾之子,因此他的部族也就被稱為萊迪人。萊迪人崇拜「植樹者」萊因迪爾,並且自認是其後裔,信奉與自然共存的德魯伊教

庫賽人是萊迪人的一支,在回歸前1198年,同屬萊迪人的康洛威族(Connllaway)的領袖康寇布統一克里蘭前,便已離開家鄉。庫賽在萊迪語中意指獵犬,是萊迪人中善獵的部族。克里蘭的萊迪人曾與巨人族爆發了激烈的戰爭,得到了矮人族的協助,萊迪人順利擊潰了巨人的侵略,而善獵的庫賽部更主動追擊,離開了家鄉。

庫賽人在高地擊敗了巨人,巨人的餘黨往南逃離蒙斯克山脈,進入卡蘭塔尼亞谷地,庫賽人追至,再度擊敗巨人。庫賽人在谷地定居下來,便成為現代卡蘭塔尼亞人的先祖,而在之後的百年之間,庫賽人與巨人休戰,各自養息,直到最終庫賽人再度發動戰爭,將巨人徹底驅離卡蘭塔尼亞。

卡蘭塔尼亞人的幾個部族持續追擊巨人,一直追到了現今的卡琴半島,其中又以以「海狗」雷烏(庫賽語:Raghnall "an Ròn";沙蘭斯語:Ronald "the Seal")為首的洛納人(Ròneti)最為強大。雷烏為追擊逃入海中的巨人領袖索拉爾(Thorrar),獨自潛入海中並擊殺之,之後便被稱為「海狗」。他們同化了原居民莫格魯薩利人,進駐寇馬特,就連寇馬特,也最終易名洛恩,象徵莫格魯文化被庫賽文化取代。

一支比洛納人晚到的庫賽人,沒有停在寇馬特,而是繼續前進到卡琴半島的末端,建立了法奧特城,他們是所謂的法奧泰人(Faoutais),法奧泰人後來也遷徙到現今的艾辛霍、帕蘭提亞、諾雍里亞前進,也就是今日的法奧的原住民,其中一支則在莫逵西亞定居,稱為普爾東人(Portoned),一些法奧泰人也遷徙到艾勃尼諸島,也就是勃勃依人(Borboii)。

居住在艾辛霍的法奧泰人和本地的莫格魯人同化,在回歸前1000左右建立起被沙蘭斯人稱作都博迪尼姆(Durbodinum)的王國。但艾辛霍的諸王國始終並不穩定,全聖之戰後艾辛霍地區魔物橫行,整個艾辛霍與法奧在全聖之戰後陷入黑暗時代,直到BR725帝國開始南部徵伐為止。

新菲特堡

古沙蘭斯帝國時代(BR 725-BR 76)

前八世紀開始,古沙蘭斯帝國開始南征,著名的「卡蘭尼烏斯」克拉蘇(蓋烏斯‧安東尼烏斯‧克拉蘇,Gaius Antonius Crasus Calanius)主持對卡琴以及蘇瓦捷的戰爭,而南征軍團的統帥,皇弟菲索倫大公則主導對都博迪尼姆、法奧地區的戰爭。

混亂之中的法奧與都博迪尼姆在菲索倫大公的帝國軍面前毫無招架之力,在短短一年之內就徹底被征服,菲索倫大公被法奧泰人視為救星,甚至踴躍加入其軍隊,協助其討平了卡琴的反抗力量。

之後,艾辛霍與莫茹被劃歸莫達加維亞省(Province of Mordacavia),省督駐在都博迪尼姆,都博迪尼姆同時也是濱海宰相的駐地,是濱海地區的重要城市。

回歸前第五世紀的史拉蟾族起義,艾辛霍並沒有大規模的反抗,而是更多在濱海總督麾下為帝國與叛軍作戰。

艾辛人入侵與艾辛霍王國(BR 47-AR 43)

回歸前一世紀,艾辛人開始入侵沙蘭斯世界。

入侵艾辛霍的艾辛人主要是凱魯恩艾辛。他們奉曼諾斯的亞爾馬(Hjálmarr Eggisen of Mannoss)為主,攻陷了都博迪尼姆。

曼諾斯由凱魯恩艾辛語「人」(Mann)與「口」(óss)組成,意指曼河(Mannelva,人河)河口。亞爾馬的父親埃吉(Eggi)被世仇部落殺害,其母維希爾德(Vihildr)橫越了寒爪山脈,前往初日嶺(Pierwaszysłońce Hill,今下茹斯海因)投靠其兄伏里瑟拉爾(Friðrarr)。

維希爾德跟隨的商隊在今日的月湖堡一帶遭到掠劫,曼諾斯淪為奴隸。曼諾斯與義兄弟達格曼(Dagmann)輾轉被賣到佳涅宛,曼諾斯與達格曼成為低地總督「激進的」曼佛烈特(Manfried the Radical,BR 108-BR 29,希德布蘭大帝之祖)的奴隸戰士。

曼諾斯在回歸前39年,在曼佛烈特的授命下率均闖入了高索西亞巫后的宮殿,正式消滅了后國。但曼諾斯不斷建立功勳,令曼佛烈特畏懼他的力量,最終導致曼諾斯與達格曼離開佳涅宛,帶著幾名親近的戰士來到了都博迪尼姆。

曼諾斯開始對附近的地區掠劫,建立起自己的名聲。但在一次航行中,曼諾斯碰到了風暴,流落到瑪格烈騰群島的斐冷伯蒙托(Finem Promontorium,古沙蘭斯語意指岬角之尖端)。斐冷伯蒙托是瑪格烈騰省督的治地,曼諾斯被省督凱盧斯‧安納薩穆斯‧米拉布斯(Caelus Anasamus Mirabus)救起,最後更娶了其女撒琵雅‧安納薩瑪‧米拉布斯(Sapia Anasama Mirabus)。曼諾斯為凱魯斯服務,協助塔洛塔尼亞的總督平定鐵睿群島與卡琴的叛亂,但在其妻撒琵雅於回歸前30年病死之後,曼諾斯離開瑪格烈騰,在各地流浪。

回歸前15年,曼諾斯抵達蘇瓦捷,蘇瓦捷在回歸前18年被赫普力島的丹那維克(Danevirk)攻陷,丹那維克病歿之後,其遺孀愛蒂絲(Eydís)為了尋找新任丈夫而困擾,許多艾辛貴族穿著最好的服飾前往求親,艾蒂絲卻一眼選中衣著破爛的曼諾斯。曼諾斯打倒了所有的競爭者,卻沒有殺害任何一人,最終得到了蘇瓦捷艾辛人的認同,與愛蒂絲成婚,繼承了丹那維克的勢力。

新任蘇瓦捷王的傳聞很快傳回家鄉,曼諾斯的殺父仇人哈爾‧寇里(Hallr Kóri)派出使者打算誘使曼諾斯回國,以便將王位繼承人至於自己的控制之下,但使者卻背叛了哈爾‧寇里,反將國內的混亂狀況告知曼諾斯。

哈爾‧寇里無節制地行使他的權力,將他麾下菁英戰士的女兒們收為寵妾,但又很快厭倦。同時他與娃南愛辛的戰鬥也大幅削弱了他的力量。於是回歸前14年,曼諾斯乘船回到家鄉,並發現遍地都是等著迎接自己的義軍。

哈爾‧寇里與他的奴隸躲在豬圈,曼諾斯沒有找到他,只好宣布獻上哈爾‧寇里頭顱者將獲得大筆賞金。最終哈爾被奴隸給割斷了喉嚨,並把頭顱獻給曼諾斯。但曼諾斯責備背叛自己主人的奴隸,將奴隸給處死。

曼諾斯在回歸前13年,率軍攻下了都博迪尼姆。但曼諾斯的勢力在三年後毀滅,娃南艾辛在海上打敗了曼諾斯,曼諾斯和他最為自豪的長船一同沉入海底,再也沒有出現過。

曼諾斯的三子艾爾瓦‧曼諾森(Alvar Mannossen)、四子萊丁瓦‧曼諾森(Rædivar Mannossen)分別繼承了曼諾斯在都博迪尼姆與家鄉的勢力。

曼諾斯的長子辛德里‧曼諾森(Sindri Mannossen)最早被曼諾斯任命治理都博迪尼姆,但他在都博迪尼姆與帝國軍作戰時陣亡,其子又早夭,因此由三子艾爾瓦接手都博迪尼姆。

艾瓦爾建立了的勢力一直維持獨立,直到茹珊斯帝國統一沙蘭斯世界,南下對濱海地區展開討伐。艾瓦爾長壽,其子艾里‧艾爾瓦森(Ari Alvarsen)死於父親之前,由其孫艾爾瓦‧艾里森(Alvar Arisen)繼承。

艾爾瓦‧艾里森和茹珊斯帝國軍強硬地交戰,最後在回歸後43年議和,艾爾瓦承認派淪漢大帝為其宗主,而茹珊斯帝國也承認被曼諾斯、老艾爾瓦、小艾爾瓦數代人征服的地區為曼諾斯一族的領地,曼諾斯一族不再稱王,而由茹珊斯帝國冊封為艾辛霍侯爵。

自此,艾辛霍之名(Marquisate of Icenhold,意指艾辛人的領地)正式出現在史書之上。

艾辛霍侯國(43-119)

曼諾斯一族所統治的艾辛霍侯國一直具備著半獨立的地位,但隨著艾辛人逐漸定居,轉為務農,其信奉的海神海凡德信仰開始衰弱,帝國末年曾經繁盛一時的偽神信仰再次抬頭。

其中又以信奉上古藍龍威怛姬希奇(Whedabgixic)的藍龍教最為強大,成了艾辛霍的主流信仰,許多蜥蜴人趁勢崛起,甚至成為艾辛霍宮內的要人。最後甚至推翻了艾辛霍侯國,在回歸後119年,建立起札吉斯薩吉爾蜥蜴人王國(Kingdom of Xarziththaczil),斷絕了曼諾斯的血脈。

札吉斯薩吉爾王國(119-161)

為了應對憑空崛起的蜥蜴人王國,茹珊斯帝國在歐米亞那成立了黃金之翼騎士團,由風族的基甸‧流便(Gideon Reuben)出任大團長,總領對南方濱海境的征伐。

基甸‧留便以安南地與莫茹一帶為基地,招收了許多嚮往海洋的風民,以及被封建君主壓迫的人民,甚至是沒有繼承權的貴族後裔。

被日後稱為濱海佈道戰爭的這場龐大戰役,從125年黃金之翼騎士團入侵札吉斯薩吉爾蜥蜴人王國揭開序幕。

信奉龍神的艾辛霍人劇烈地反抗聖戰軍,而聖戰軍也毫不留情地打擊異端。這場賭上了艾辛霍全境的總體戰打了四年,以札吉斯薩吉爾王國的滅亡告終。

黃金之翼騎士團在艾辛霍扶植了幾個艾辛人伯爵,但然而艾辛霍境內的異端信仰仍然昌盛,由異端掀起的起義在各地持續爆發,騎士團僅能在自己的據點周遭才能維持治安,廣大的艾辛霍,遍布了信奉異端的艾辛霍村莊。

一名來自白色王座的侍劍者,改變了這個局面。

「無劍」威廉(Guillaume Non-Épée),據說其父親是一名娃南艾辛人海盜,他的父親擄獲了艾辛霍的凱魯恩艾辛人貴族之女,生下了威廉。其外祖父厭惡他的外孫,於是騎母親帶著威廉流亡法奧,最終成為一名侍劍者。

威廉在回歸後153年來到都博迪尼姆,他為了少數被迫害的真神信徒和統治當地的異端領主起了爭執,最終在威廉的領導下,演變成一場起義。這場由威廉主導的起義如烈火般席捲了艾辛霍的沿海地區,威廉也成了南部艾辛霍的領導。

和異端領主僵持不下的黃金之翼騎士團,和威廉合作,南北夾擊,最終消滅了盤據艾辛霍近百年的異端宗教,在回歸後161年平定艾辛霍全境。

北部艾辛霍,成了黃金之翼騎士團國。而威廉原本將要回去法奧,但其人民跪倒在其路途邊,懇求威廉留下來擔任領袖,於是威廉脫離了侍劍者,就任新生的艾辛霍侯爵。

這個僅控制南方的艾辛霍侯國,定都為圖爾多(Thoudeaux),也就是都博迪尼姆的法奧語翻譯。圖爾多作為艾辛霍的首府,貿易興盛,是濱海境最大城。圖爾多融合了艾辛文化、法奧文化以及鄰近的卡琴文化,也成為多元的城市。

艾辛霍侯國與黃金之翼騎士團國並存(161-279)

風族所主導的黃金之翼騎士團,遵循著茹珊斯帝國對於各地文化的放任主義,長年與南方的艾辛霍侯國和平相處。

黃金之翼騎士團針對艾勃尼卡琴瑪格烈騰群島,以及法奧和更西方的莫爾基丹等地所開展的佈道戰爭中,艾辛霍素來是他重要的贊助者之一。

黃金之翼的團長亞比米勒(Abimelech)和其弟約坦(Jotham)爭權,在騎士團國爆發了內戰。

亞比米勒為爭取鄰國莫茹的支援,將女兒米希塔別(Mehetabel)嫁給莫茹公爵路罕一世的大兒子,後來的莫茹公爵伐克三世。

伐克與米希塔別於183年成婚後,成為黃金之翼騎士團最重要的贊助者。他就任騎士團副團長,帶領大量的莫茹騎士投入騎士團的內戰。這場內戰從179年打到185年,以亞比米勒的勝利作結。亞比米勒在次年病歿,黃金之翼騎士團國由伐克與米希塔別共治。

野心勃勃的伐克,自190年開始,對南方並未接受茹珊斯帝國為宗主的艾辛霍侯國出手,以其縱容異端教徒,將濱海佈道戰爭推展到南方的艾辛霍。到了197年時,艾辛霍的首都圖爾多已經淪陷,艾辛霍遷都到更南方的利約(Liyeux),並和甫建立了法奧大公國取得了聯繫,在共和衛隊的干涉之下,艾辛霍侯國保住了最後的領地,其餘則淪入黃金之翼騎士團之手。

199年,莫茹公爵路罕一世年邁,作為黃金之翼騎士團副團長的伐克,成為父親路罕一世的共治君主,開始逐步接班,稱為伐克三世,201年路罕一世病逝,伐克成為唯一的莫茹公爵,同時仍然身兼副團長之職。

231年,空有大團長之名的米希塔別去世,意欲接任大團長的伐克三世,卻遭到騎士團內少數的風族騎士反對,反對主要是以大團長不宜身兼其他封建領主,否則將影響騎士團的中立性。於是伐克三世將莫茹公爵之位,讓給年僅18歲的么子「紫菊」迦法烈,正式接任黃金之翼騎士團大團長。

黃金之翼騎士團國維持了相當長的時間,伐克三世投注了畢生心血,將這個武裝宗教騎士團逐漸變為世襲制,在伐克三世之後,其子貝休一世(Bethuel)被選為繼任團長,之後再傳其弟亞米太(Amittai),亞米太傳其子貝休二世,貝休之後傳其女施弗拉(Shiphrah)的兒子貝休三世,貝休三世早死,又由其母施弗拉繼位,之後施弗拉之妹依絲佳(Iscah)在275嫁給拜斯它帝國皇帝以祖該一世,成為帝國的一部分。騎士團也不再以世俗君主存在於瀚土,回歸其宗教騎士團的本質。

接著在279年,以祖該一世打敗了菲索倫大公派崔一世,將法奧與仍然獨立的艾辛霍納入帝國。

拜斯它帝國時代(279-376)

以祖該一世的帝國和北方逐漸衰弱的茹珊斯帝國並沒有太多衝突。拜斯它帝國的北境莫茹與艾辛霍等地,在拜斯它時代分別建立起行省。

在艾辛霍境內分為北方的圖爾多省以及南方的厄爾省,在拜斯它帝國時代,佈道戰爭已經終結,瀚土全境趨於和平,直到茹珊斯帝國在301年滅亡之後,各地再次陷入混戰,最後在310年建立起聖沙蘭斯帝國。

拜斯它帝國在第四世紀之後開始衰敗,四世紀中葉的闇影門戰爭從根本上動搖了拜斯它的統治。之後入侵的賽費隆人,則是徹底毀滅了拜斯它復興的希望。

艾辛霍在376年獨立,脫離了拜斯它帝國。

艾辛霍侯國(376-484)

佛泰德家族(House of Fortëid)推翻了拜斯它帝國的統治,建立了獨立的侯爵國,同時,黃金之翼騎士團也得以復興。

黃金之翼騎士團,推舉了以祖該一世的外孫女依絲佳與貝彥公爵的兒子休(Hugh)成為新任大團長。依絲佳的父親是瑪格烈騰八島侯爵休一世,擁有八島貴族作為後盾。

休對佛泰德家族的統治造成了重大的隱憂,然而僅靠八島的實力並無法撼動佛泰德在艾辛霍的統治,這最終導致了貝彥的干涉。

最終佛泰德家族被擊敗,休重新建立了黃金之翼騎士團國,然後在484年「瀚海之怒」時,艾辛霍遭盜打海嘯毀滅,黃金之翼騎士團也幾乎滅亡。

安南地占領(484-870)

瀚海之怒後,安南地侯爵的勢力逐漸將莫茹與艾辛霍納入統治,艾辛霍作為獨立政權不再存在,僅是安南地侯爵的領地之一。黃金之翼騎士團也在安南地侯爵的贊助下重新復興,成為安南地的武裝力量。

850年,第三次獅鷲戰爭爆發期間,艾辛霍的戰士大量被徵招前往核心地為安南地侯爵作戰。無謂的戰爭導致了艾辛霍的民怨四起,開始爆發艾辛霍人的起義。

870年,羅德山之亂中,艾辛霍人民組成了義軍,加入楊恩的陣營,打敗了安南地侯爵。之後,在帝國授意之下艾辛霍再次獨立,成為艾辛霍公爵。

艾辛霍公國與聖戰時期 (870-)

舊菲特堡遺跡

再次成為獨立公國之後,艾辛霍的民族主義抬頭,境內的沙蘭斯人開始移出,外地的艾辛人則是移入。經濟陷入混亂,因而在聖戰期間,不少艾辛霍人投入聖戰,期望在戰爭中獲得財富與地位。

到872年秋季時分,艾辛霍有超過兩萬五千名戰士在新菲特堡或是赫斯堡的聖戰前線。

政治

政治體制

艾辛霍目前採選舉制,由各地的伯爵(Jarls)投票選出最強者擔任公爵。而帝國的卡琴都尉多南‧蓋爾‧史都默‧德‧貝諾達(Donan Gael Stürmer de Beinòrdha)則駐在伊索翠彌,對濱海境諸國行監督軍事。

元首

艾辛霍的元首是公爵,現任公爵為圖爾多的埃格芒(Agmundr of Thoudeaux),在羅德山之亂中由於支持現任帝國樞機卿楊恩而得到了半獨立公國的地位。埃格芒個性強硬爽朗,以武勇著稱。

行政區劃

艾辛霍公國下轄五個伯爵領,其中一個為島伯領。

迪克賽伯爵領

迪克賽伯爵領(Jarldom of Dexin),首府萊瑟維埃(Les Éviers)。

此處原本是蜥蜴人群居之地,因此被稱為居厄(Dearcii,庫賽語意指蜥蜴人)。古沙蘭斯帝國統治之後被稱作迪克賽。

  • 貝爾雷男爵領(Barony of Beres)
  • 萊瑟維埃子爵領(Viscounty of Les Éviers),古稱米底歐拉農‧迪亞庫隆(Mediolanum Dearcorum),意指蜥蜴人的中心城市。
  • 盧厄男爵領(Barony of Loueux)

圖爾多伯爵領

圖爾多伯爵領(Jarldom of Thoudeaux),首府圖爾多(Thoudeaux)。 艾辛霍最富庶的地區,擁有整個艾辛霍作為腹地,以圖爾多與迪普作為貿易窗口,艾辛霍向外進行貿易。

  • 圖爾多子爵領(Viscounty of Thoudeaux)
  • 勒阿沃男爵領(Barony of Le Have),艾辛語中的花園之意。
  • 迪普男爵領(Barony of Dyppe),艾辛語意指深,迪普河的出海處。
  • 貝努昂子爵領(Viscounty of Bénouen)

卡爾塔涅伯爵領

卡爾塔涅伯爵領(Jarldom of Cartagne),首府卡塔涅(Cartagne)。

  • 卡爾塔涅子爵領(Viscounty of Cartagne)
  • 瑟讓什男爵領(Barony of Cheranches)
  • 洛堡子爵領(Viscounty of Lôbourg)

厄爾伯爵領

厄爾伯爵領(Jarldom of Oe),首府卡根(Kågen)

  • 卡根子爵領(Viscounty of Kågen),艾辛語意指船塢。
  • 帝國自由都市碧雪(Imperial Freecity of Bisieux)
  • 利約子爵領(Viscounty of Liyeux)
  • 黛西爾男爵領(Barony of Désire)

卡奈埃島伯領

卡奈埃島伯領(Island Jarldom of Canaie),首府鐵睿松(Tireçon)。最早是由鐵睿人建立的群落,之後在島上先後發現了金礦與銀礦,建立起一系列的礦業都市。

鐵睿松子爵領(Viscounty of Tireçon) 奧勒姆男爵領(Barony of Aureume) 阿爾讓坦男爵領(Barony of Argentaine)

重要城鎮

莉茲特堡
  • 碧雪(Bisieux):帝國自由都市,境內最大城,末日使徒的總部傳說也在此處
  • 圖爾多(Thoudeaux):第二大城,政治中心
  • 貝努昂(Bénouen):第三大城
  • 利約(Liyeux):第四大城

地理

重要地理特色

山脈

森林

河川

山谷

交通

經濟

艾辛霍是農業區,其中又以畜牧業為最大宗。艾辛霍的蘋果酒也非常出名,以蘋果蒸餾的白蘭地帶有淡淡果香,是濱海區出名的酒種。此外,亞麻種植、漁業、海鮮也都是艾辛霍的重要經濟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艾辛霍也以良馬聞名,此處出產的馬匹被稱為艾辛霍種,以耐力著稱,適合長途跋涉。

出口

入口

人口

艾辛霍的居民主要是庫賽族裔的法奧泰人以及艾辛人。法奧泰人多指使用法奧語的庫賽人,而仍講庫賽語的則被稱為庫賽人。

語言

艾辛語在今日的艾辛霍已經勢微,艾辛霍主要以法奧語、沙蘭斯與商用語為主,在部分的偏鄉仍然使用艾辛語,而在許多的地名也會保有艾辛語的舊貌,但在更多的重要場合,法奧語已經是艾辛霍的主要用語。

  • 法奧語
  • 沙蘭斯語
  • 艾辛語
  • 庫賽語

宗教

回歸後168年,瑟讓什的安鐸(Arnþórr of Cheranches)見到了琨妲,琨妲要求安鐸在海上的孤島建立教堂,但安鐸起初並沒有將此神蹟放在心上,於是琨妲再次出現,將她的手指插入安鐸的頭骨中,命令他完成此使命。之後安鐸在島上建立了今日的勒蒙聖安鐸(Le Mont Saint-Arnþórr),此地是艾辛霍朝聖者必至之處。據說聖安鐸便葬在教堂的深處,而利約則是宣稱保有聖安鐸的頭骨。傳說中,其頭骨上依然可見琨妲的手指痕跡。

鐵睿松的托菲(Tófi of Tireçon)是回歸後486年左右存在的漁者王冠光耀者。當時安南地侯爵企圖在教團中大量安插忠於侯爵的教士,因此托菲開除了數位安南地侯爵的人,惹火了對方,最終被侯爵的騎士給刺殺。托菲的遺骨被保存在鐵睿松,此處至今也是艾辛霍朝聖的必去之處。

文化

文學

歷任黃金之翼騎士團的團長都以文化的贊助者聞名,許多宮廷詩人都受雇於團長以及艾辛霍侯爵。

戲劇

音樂

舞蹈

建築

艾辛霍的建築以充滿艾辛人殖民文化的特色為主,一半為木造一半為石造。由於本地盛產花崗岩之故,艾辛霍的建築也普遍充滿了花崗岩的元素。

與卡琴類似,艾辛霍境內有許多庫賽人留下的巨石柱和支石墓遺跡,古帝國時代的紀念碑則在圖爾多等古城中比比皆是。

文化人

教育與科學

飲食

艾辛霍的畜產品豐富,如著名的蒙勒維埃起司(Mont-l'Éviers)、碧伐羅特起司(Bivarot),都是外銷到鄰近國度的暢銷產品。

漁業方面,鰈魚與牡蠣是艾辛霍的代表,許多艾辛霍的酒店都以這兩種海鮮作為招牌菜。

相較於蘋果酒業的繁盛,艾辛霍的葡萄酒業乏善可陳。艾辛霍也產梨子酒,但無法與蘋果酒相提並論。「艾辛洞」(Ishol)是一種蘋果白蘭地,在艾辛霍通常在下午飲用,主要是作為開胃的用途。此外波米雅(Pommeau)這種透過調合為發酵的蘋果汁與蘋果白蘭地的利口酒,也普遍在艾辛霍作為開胃酒所使用。

蘋果除了釀酒之外,在料理中也隨處可見。艾辛霍人會將淡菜與蘋果、奶油、起司一起烹調;另外還有蘋果糕、蘋果熾鷓鴣、以及幾乎每個小地方都各具特色的蘋果塔。

其他的料理如牛肚、燻牛肉香腸、內臟腸、鹽漬羊肉、牡蠣、扇貝、龍蝦、鯖魚、牛奶米糕、乳鴨、蘑菇雞腿、紅酒燉鵝肉、羊肚菇兔肉等,都是艾辛霍的名菜。

節慶

軍事

陸軍

空軍

外交

盟友

  • 羅德山:艾辛霍人響應了羅德山大公楊恩的羅德山之亂,今日也維持著與聖沙蘭斯帝國的半獨立關係。

仇敵

衝突與陰謀

  • 末日使徒:蘭勒海姆家以富商的形象,居住在艾辛霍境內的帝國自由都市碧雪。一般相信蘭勒海姆家族實質上控制了艾辛霍,甚至是濱海地區的航海貿易,而雖然碧雪的市議會中並沒有蘭勒海姆家成員,但碧雪的市議會一般也是被認為是受到蘭勒海姆家控制的。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