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傳形意拳的實戰訓練

劇院附屬酒店,閒嗑牙的好所在

版主: Donjuan

回覆文章
頭像
BlackWolf
劇院合夥人
文章: 2195
註冊時間: 2006年 6月 8日, 04:09

古傳形意拳的實戰訓練

未閱讀文章 BlackWolf »

原文轉自伊莉-孔雀茶-古傳形意拳的實戰訓練一文

此篇文章對實戰與功力兩種方面做探討,並提出訓練先後對於人體的差異,值得參考。

------------------

古傳形意拳的實戰訓練 來源:精武 作者:風雲生

不久前。經朋友介紹,認識了河北派形意拳李振邦一系的傳人崔傑利先生,初次交流就很快切入主題,談起形意拳的訓練程序,向其求教,問日:「如果一個沒有基礎的人,向先生學拳,第一步應該練些什麼?」
答:「抖手、穿掌、步法。」 我吃了一驚,追問:「怎麼,不是從三體式開始嗎?」

答:「三體式屬於高級功夫,是不可以隨便傳授給初學者的!」

我很吃驚地再問:「難道你們也是先打實戰,後練三才、五行嗎?」

這次崔先生大吃一驚,很快回問:「什麼叫『也』是?難道還有別人也這麼練嗎?」

是的,還有別的形意拳也是先打實戰後練拳。就以我所學的形意拳而言,僅在家鄉齊齊哈爾市,所接觸的形意拳就有兩支,分別是由李存義的弟子,定興三李中的李星階前輩,與同鄉的朱殿深義結金蘭,以形意拳與朱殿深換藝(學習朱家的醫術),後被朱家帶到齊齊哈爾的老朱家形意拳:另一位是隱居於黑龍江省尚志市農家的已故隱士傳授的郭雲深系的形意拳。這兩個體系共同的特點,也是區別於社會上流傳的形意拳之處。就是在傳授三體式、五行拳之前,都有一個為期三個月到半年左右的前期訓練。並且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實戰是一個主要的、核心性的內容。

練武術的人幾乎都聽說過「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也有說半年打死人的。可形意拳前輩李仲軒老人卻在其文章中說,形意也是十年不出門的拳,為什麼?大家都認為形意拳入‥是三體式、五行拳,可三體式要站多少年?五行拳要練多少年?以教我郭雲深系形意拳的師傅來說,他在隨師學形意拳以前就是高手,跟師爺學拳先站了八個月的下勢樁,才教他站三體式,練五行拳時,一個起手動作練了一年半。鷹捉練了七個月,之後的五行拳每一行練三個月以上,十二形最慢一形學半個月,最快的學三天。我師傅還是有基礎的,如果沒基礎的人單練五行拳中的一拳,怎麼也要一年半才能有初步的水平、想以之實戰,正常情況下師傅怎麼也得一年半才給安排實戰,如果一年半以前安排實戰,只能說師傅不怎麼負責任。說到這裡,就要問一個問題,五行拳要一年半到三年才初步有成,那怎麼能說是一年或半年打死人呢?

在禪宗中有一個公案:說一個人跪求禪師,請禪師為其開示以「解脫之法」,禪師就問:「誰縛汝?」於是求法者大悟。而就實戰的角度說,現在流行的形意拳的訓練程序,是從三體式開始入手,然後是五行,再十二形,再四把,十二弘捶等等,我們看這個程序,其核心是明確的,就是練一種結構之力,也 是一般人所謂的整體力。三體式是一種靜態下的結構模式,而五行是動態的結構運動模式,結合以十二形,四把等等的訓練,其脈絡分明,是從整到活、從練到用的一個完整的訓練系統,是十分科學的。可是我們從實戰的角度去看這樣一個訓練體系,分明就是一個先把自己綁起來,然後到處求人,求解脫之道的一個體系。我斗膽地說,這種訓練不是一種實戰形意拳的訓練體系。

實際上中國武術界有一名拳,其創拳宗師曾想周遊世界,挑戰洋拳,揚我國威,於是集中幾名弟子進行封閉式訓練,可惜因抗日戰爭爆發而被迫中止。此後,此拳的二代宗師高瞻遠矚,在上世紀70年代以近乎速成班的方式培養出一批實戰高手,時至今日。這批高手無論在官方或是民間,都起到中流砥柱般的作用,那麼這兩次集訓的情況如何呢?其第一代宗師所集訓的都是實戰高手,所以當時的集訓是先進行為期三個月左右的高強度實戰(實戰中適度的結合了一些西式的訓練,對速度、體能進行強化),之後是對弟子進行為期半年以上的高強度樁功訓練。

而二代宗師所培訓的對象多是沒基礎的,所以訓練與第一代宗師相比,多了一個找勁與摸勁的步驟,但也只須十天左右的時間,之後仍然是三個月左右的實戰訓練,最後是為期半年左右的樁法功力訓練。培訓結束後,有人登堂入室深入修學,其內容仍是實戰與功力修為的循環,大家要注意的是,實戰與功力的循環中,總是先實戰後練功,當年的學員有不少人只學了大概十個月左右的第一循環,差不多三十年後的今天,其實戰能力依舊是驚人的強悍。

1999年,是我剛接觸形意拳的時候,當時我主要還是在本地武館練散打,一起訓練的有個師弟海龍。海龍的父親在少年時代跟本地的形意拳師傅學武術,但開始學的不是三體式與五行拳,而是在進行腰腿功訓練的同時,師傅從八卦、形意拳中選出幾式,做為散手,直接帶學生打實戰。在學武術四個月左右時,因與同學發生糾紛,被同學帶了八個社會閒散人員堵在家門口的胡同裡,只兩三分鐘的搏鬥,瘦小的他打跑六人,打倒三人,其中一個重傷。如此六個月以後,師傅正式開門授徒傳授三體式、五行拳。而海龍的父親則被認為好鬥,被師傅拒之門外。如此的訓練。如果說形意半年打死人,是不過分的。

在我所學習的郭雲深系形意功夫體系中,大概將功夫分為七步:

第一步:無極式、八絕手。

第二步:九宮穿、落梅花。

第三步:三才式、緊身秘要。

第四步:校二十四法。

第五步:五行拳二三層練法,定步、跟步、行步。

第六步:十二行、腿法。

第七步:套路。

大家可以看到,這套訓練體系與流行的形意拳訓練體系的不同之處,主要體現在前兩步。

一般來說,人們普遍的認為,形意拳的人手功夫是三體式,可通過七年的尋師訪道,研究實踐,我發現以l一體式入門的形意拳訓練並不適合所有人。例如年齡未滿十六歲的少年與兒童。如果按嚴格要求站三體式,那麼三體式中包含的筋骨訓練的成分,對於其發育會產生相當的影響,而且多數是負面影響。近些年的武術界,由於大成拳、盧氏結構等武學體系造成的影響,使許多從武術雜誌上瞭解武術的朋友產生一個錯覺,似乎站樁才是武術功力訓練的主體,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否認站樁功是好東西,可有一個問題要提出來供大家一起思考的是,為什麼站樁功在密傳的年代裡,形意拳會產生那麼多如明星一樣耀眼的高手?而在站樁功普及化的今天,武術界就連找一個能上擂台的實戰高手都難?

原因很簡單,站樁的功法,多數是屬於中高級的東西,是給高手們練習,在靜態下加深其對武學內涵之體認的方法,而對於一般的初學者來說,他們完全不瞭解自己該體認什麼,他們天真的認為,只要堅持苦練,就會產生功力,功力深厚了,練什麼都佔便宜,可是,這種觀念正確嗎?

在這裡,我要向有關的專家求教一個問題:如果我要赤手空拳將人一擊致命,需要多大力量?最近有個朋友一直在向我求教,反覆追問的,都是有關功力訓練的如站樁、抖大桿、揉球等一些訓練,實際上對於一般沒有師傅的武術愛好者,他們最重視的就是這些所謂的功力,可我們防身自衛,甚至打人、殺人究竟需要多大的力量呢?在我印象中,前幾年散打王比賽期間,有記者採訪有關管理部門領導時,談到一些數據,說人體的一些薄弱要害,只須幾公斤的力就足以致死;而後一位形意拳前輩的文章中談到,人的胸部只須70公斤的力量就足以致命(在此,我求教權威的數據)。

那麼請問,你身體裡連70公斤的力量都沒有嗎?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上世紀70年代的英國科學家對人的肌肉力量做過測試,得出結論是:人正常行走時,人小腿肌肉產生的力量總和是人體重的四倍,大腿肌肉產生的力量之和是體重的六倍,臀大肌產生的力量達1300餘磅,也就是說,一個百斤體重的人,應該說是很瘦弱的,他正常行走時,僅腿部的力量就可以達到千斤,可是他能發出70公斤的力量將人打死嗎?

答案很肯定,不能。

為什麼呢?

因為打人與走路不是一個勁,那麼你想練打人的功夫,卻去練走路的勁對嗎?那不是南轅北轍嗎?

因此,我們修煉一切內家功夫,面臨的第一個課題,不是練什麼功、什麼力,而是換勁,換一種用力的方式,換一種用力的習慣,在形意拳中,有三層功夫說,即明勁、暗勁、化勁,對於這一理論,我求教了很多人,真要叫真的一問幾乎沒有人敢肯定回答此三層功夫說是否是郭雲深本人提出,但大家公認一點,所謂的明勁,並非一般愛好者認為的陽剛勁,而是指一個人由初學的懵懂無知,到通過修煉而明白勁力的一個過程,就如同李小龍所說,初學武術,一拳就是一拳,一腳就是一腳,深入學習,才知一拳不僅是一拳,一腳也不只是一腳。而這個換勁的訓練,最好的方法其實不是三體式,而是無極式。

無極的修煉,不在於什麼增長內功,增強筋骨,或者其他,而是換勁。它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達到全身各個部分的虛實分明。大家要知道,三體式的三體,是什麼意思?實際上二體論,又叫三節論,三才論,它是形意拳最重要,最根本的理論,簡單說就是把人的全身劃分成三個大的局部,每個局部再劃分為三個局部,以此來追求局部與局部的最佳的配合關係,求取整體效果。但是一般人的問題在於,他們的身體不夠放鬆,虛實不分,所以他們無論練什麼,都只有一個形式,達不到最佳的配合關係。直接站三體式其實不是不行,但是你要站得很過關,很放鬆,才可以明白三體式的實際內涵。可是三體式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很難站的一個樁,想站著不緊張,估計得半年以後。而三體式內涵不明的結果,又會直接影響到五行拳的訓練。所以,在我們這裡,是從無極而三才,再五行的這麼個訓練主體。

在無極的修煉一開始,我們還有個八絕手的訓練,這個八絕手是什麼呢?據我師傅說,八絕手最早就是熱身的動作,但是在實踐中人們發現,熱身的動作中其實是有些技擊內涵的,所以就有了八絕手。練八絕手,與不練是有很大分別的,一般人如果缺乏體育鍛鍊,身體基本都不靈活,就算經常鍛鍊,身體靈活的人,在改練內家拳的時候,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內家拳的運動方式的。八絕手的意義,就是把身體活起來,把人的進攻意識鍛鍊出來,把形意拳實戰所需要的一些規矩練到身上,形成本能。同時,還可以把無極站出虛實分明來,向實戰技擊的勁上轉化,把勁貫注到梢節上。無極配合八絕手,在十天半月內,拳勁已經可以致人昏迷,一般與人斷手搶先攻擊,如果對手不明白內家實戰功夫,則可以一錘定音。

而第二步的九宮穿、落梅花,類似於八卦掌的飛九宮、靠臂功等。如果八絕手是單人訓練如何進手、進身,那麼九宮穿、落梅花的訓練則是訓練人如何去接手、進步、進身與進手,這其中還包含有接手時的點力鬆緊、聽勁,化勁等等。這一步的功夫,如果按流行的形意拳與其他內家拳的訓練,基本是不單獨拿出來的,都是在你練了若干年以後,把師傅伺候高興了,師傅喂給你的。在流行的武術中,師傅都會告訴你。這些東西是站樁站出來的。實際上如果沒有師傅的指點,站十年樁,你自己也悟不出來。

第三步的三才,不用講是三體式。就我和其他一些有明師傳授的形意拳修煉者在私下交流,我就說過,三體式站明白了,五行拳就明白一半了。可是人家說,錯,你說的不對。三體式站明白了,五行拳就全明白了。所以說,我們的三體式不求功,而是求一個明白。此外的緊身密要,說白了,是類似鷹捉的一個訓練,可以幫助人鍛鍊聽勁。當功夫練到這一步時,應該說還沒有進入形意拳的正式訓練,但僅僅是之前幾個月的時間,練習者對付普通人,包括一般的現代搏擊練習者,已經有了必勝的把握,下一步的校二十四法、五行拳等訓練,可以說是內功訓練,當然也有實戰技擊意義。

文章寫到這裡,我想講一個禪宗的公案:過去有一個修士向一個禪師求法,這個修士每天都勤於修煉,有時間就打坐,禪師就問他,你打坐是為什麼?修士答日,為了成佛。於是每當修士打坐的時候,禪師就拿一個鐵棒和一個石頭在修士身邊磨,修士不堪其擾。就問,師傅你在做什麼?禪師說,衣服壞了,要磨一根針。修士奇怪地問,鐵棒可以磨成針嗎?

禪師立刻反問,打坐可以成佛嗎?修士愣住不知該如何回答,禪師又問。你駕馭的馬車不走路,你打馬還是打車?於是修士頓悟。我要跟大家說的是,這個公案後來被人衍化為一個寓言,說李白小時候不學習,一次看見老婆婆拿一個鐵杵在石頭上磨,就好奇地去問用途,婆婆說要磨一根針,李白問鐵杵可以磨成針嗎?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於是李白頓悟,成了愛學習的孩子。

一個公案,一個寓言,哪一個更接近事實的真相呢?今天與一位老朋友聊天,說到發力的問題。他對我的觀點感覺很驚訝,為什麼呢?因為一直以來雜誌上的宣傳對他以及相當一部分傳統武術愛好者有一種誤導,似乎一個人關起門站樁,若干年後一開門,就什麼都會啦,就成為一個實戰高手啦。

可事實是這樣嗎?種茄子也能長辣椒?打坐就可以成佛?站樁就可以成為搏擊之王?現在仍然有許多人不厭其煩地討論傳統武術是否能打,其實在傳統上,人們練武術,練形意拳的第一目的就是打,一切都是以打為核心,什麼_三體式、五行拳都是為實戰服務,所以當年形意一門實戰高手輩出,而今天的人,又要養生、又追求功力修為,可是人們已經不明白實戰需要的功力是什麼功力,所以現在的人的樁是死樁,拳技則向拳擊、散打技術看齊。前幾年,曾有一位韋老師,寫過一篇《形意拳搏擊功夫快速上身法》,其主張就是放棄八字九歌等理論,以三體式站樁練功,以五行拳做為單操手,然後以五行拳做為技術主體去實戰。

就其文章而言,可以看出他是以拳擊的思維來理解形意拳的,殊不知,形意拳與拳擊是兩種文化思維下的兩種不同的技術與實戰模式,如果我們以拳擊的思維去理解形意拳,那麼形意拳是毫無優勢可言的。前蘇聯有關部門對青少年拳擊運動員的組合拳頻率做過一組測試,其中最慢的一組達到每六秒出拳69次,最快的一組達到每六秒出拳83次,也就是說其組拳頻率達到每秒鐘11到13拳:而形意拳的技術模式如果按拳擊的方式來理解,是一步一拳,有少數講究頻率與速度的拳家對之提出要求,要求標準是每秒三拳,這種頻率上的優劣當然不是實戰的惟一的、決定性的因素,問題在於,當一個人習慣了每秒11拳以上的密集的攻擊頻率以後,你的所謂重拳能否打到對手的身體?

因此說,形意拳等內家拳有內勁,並不足以為恃。想要以形意拳實戰,必須把重拳、內勁等不切合實際的幻想丟棄掉,去研究人類實戰搏擊的規律,雖然說形意拳有「硬打硬進無遮攔」之說,可這個硬打,卻不同於街頭莽漢的蠻打,硬打之硬,是精神氣勢之硬,是心理之硬,從技術上說,則是巧打巧進。形意拳的實戰有一個原則與一個原理,原則是顧打合一,原理是埋根欺節。也就是說,在任何一個技術組合中,必須將進攻、打擊與防禦、防護在一個動作中體現出來,而且技術手法、身法、步法的配合要達到最佳,如此,可以拳打人不知。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這個問題我們討論了很多年,一切藉口都找到啦。可真到了教學、實踐上,仍然是扔一根鐵杵給學生,磨吧,只要功夫深,就可以磨成針。可是,在沒磨成針以前,褲子破了怎麼辦?就那麼露屁股嗎?在任致誠著的《陰陽把盤掌》中,李振清前輩向弟子傳授拳法,開始只教一個摶馬樁,站了幾年以後,李前輩說先離開,三年之後回來,讓弟子站三年摶馬樁,可是這一走就是五年。五年多以後,李前輩悄悄回來,在暗中觀察,看見弟子一直在站樁,才現身出來,繼續教其八盤掌。

就很多例子來看,所以入門先站三年三體式一類的說法,其實根本不是訓練的需要,而是作為師傅選擇自己衣缽傳人的一個考察手段。對於前輩們的教育方法,我是讚歎的。可是這種教育與考察的方法放到今天會怎麼樣?能否再選拔出合適的傳人呢?這就是個疑問。同時,這種教育與考察手段現在基本成了某些人愚弄人的一個說法。前輩們考察弟子的方法客觀上確實是愚弄了幾代人。

在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一個哥哥看了我一部分沒寫完的書稿,給我提出了意見。就是說,一個初學者,如果過早進行實戰,恐怕會讓整體力的動作變形。那麼我們問個問題,實戰是意味著什麼呢?實際上一個業餘的武術修煉者如果必須要面對實戰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面臨生與死的關頭,即使友誼性切磋,那你切磋的目的是為什麼?歸根到底,也是為了萬一某一天不得不面對生死考驗的時候能夠活下去,如果一邊是生存,一面是整體力,你選什麼?你趕馬車,車不走的時候,你打馬還是打車?練武術是為什麼?如果說練武術會把人練成傻子,如果說練武術的人寧願做傻子,那麼這篇文章之後,我可以封筆了……
回覆文章

回到「來的好酒店」